西安 謝子展
共屯赤金是戰國時晉國錢幣,名列中國古錢幣五十名珍。共屯赤金有大小二種,都很罕見。
對于幣文的解釋,最為人所接受的是:共,戰國時的共地,對于共地至少有二種說法。屯,是純字的古寫。赤,是好金,良金。合起來就是共地的純正的金幣。這種解釋總的來說感覺是可以的,但問題是純金和赤金是同意詞,古人惜墨如金,用純和赤來解釋同一個意思很多余。即便如此,這種說法還是被古泉界藏友普遍接受了。多年來,這種認識已經成為共識。殊不知,這全錯了!
本人最近有幸遇到一坑15枚春秋玉幣。
這些玉幣的幣文分別為:寽谷、屯金、赤金、平陶、離石、梁寽、陽山、行布、半兩、?壓、五子、五王、晉陽。這些都是山西境內的古地名。春秋時,基本上一城一國,這些小玉幣,代表的都是子爵國,大玉幣代表的是侯、伯國。上圖中寽谷就是橋足布梁充釿五十當寽的前身,后人不認識谷字,認成當字了。谷應當是山西太谷一帶,太谷是條河谷。還一可能是在山西東南部沁縣附近,古時候叫谷邑。
我們注意的是屯金、赤金是分開的,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春秋時,山西長治一帶,是古炎帝族的地盤,后來變成赤狄。炎帝也叫赤帝,赤帝不成帝了就成狄了。屯就是后來的屯留。赤邑據字典解釋,變成郝,地方在山西太原。共也是地名,在山西緊鄰的河南輝縣。
屯、赤都在山西,佐證是其它的玉幣,如平陶(遙)、離石、梁、行(太行山)、晉陽等。
我們得到結論:共 、屯、赤都是山西的地名,都是炎帝后裔赤狄一脈,被晉統一后的共同貨幣,所以,對共屯赤金正確解釋是:共、屯、赤三地通用的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