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古錢幣如何命名

        15-07-09 11:03:0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錢幣收藏:古錢幣如何命名?古錢幣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為中國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時間的累積,古錢幣收藏在現當代社會的價值更為彌足珍貴。那么,古錢幣是如何命名的呢?
          以幣面文字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刀”、“即墨刀”、“安陽刀”、“ 明刀”,漢、魏、晉、南齊等時期的“五銖”以及唐朝以后的“元寶”、“ 重寶”、“通寶”等,都是因幣面的文字而得名。

          以幣面圖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鑄 銀元,因錢幣中央有蟠龍紋,故稱“ 龍洋”。
          以幣體形狀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針首刀”、“ 圓首刀”、“ 三孔布”,漢代的“ 莢錢”,以及秦后的“ 方孔錢”,都是根據幣體的不同形狀而命名的。四、以幣體重量命名。 秦始皇時全國統一 鑄幣“半兩”和開始鑄于 漢文帝五年時的“四鑄”,都是以當時每枚錢幣的 實際重量命名的。
          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等發行的貨幣,都在本區內流通,故稱“邊幣”。
          以譯意命名。維吾爾語“普爾”譯意為錢,“ 普爾錢”由此得名。
          以通稱命名。“番餅”是舊時對流入中國的 銀元的俗稱。過去在廣東通稱外國為“番”,中國舊稱 銀幣為銀餅,故對外國銀幣稱“番餅”。
          以幣材產地命名。 朱提銀是漢代一種白銀名稱,產于 云南昭通的朱提山。后世稱銀為朱提,即由此而來。
          以幣材與幣形結合命名。“ 馬蹄銀”因其制作材料為銀,又形如馬蹄,故名。錢:周朝有一種鏟形的耕具叫錢,它的形狀和漢字“大”差不多,古人經常把它作為交換的媒介物,后來金屬貨幣又仿它制造,“錢”就成為貨幣的通稱。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