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華麗轉身” |
黃金作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財富計量標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要認識黃金在現代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并推導黃金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和作用,有必要要先了解人類社會歷史中黃金的屬性和它在金融領域的職能和角色演變的歷史。 黃金從被人類發現開始就具備了貨幣、金融和商品屬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黃金的不同屬性依次主導其沉浮,其相應職能也分別占據歷史主要地位。總體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黃金的金融儲備、貨幣職能在調整,商品職能在回歸。 下面從對世界金融貨幣體系中黃金的職能和角色演變中展示黃金這一發展局勢。 1.皇權貴族壟斷時期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許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黃金就被人類發現。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貴,一度是財富和華貴的象征,自古以來便享有其它金屬無法比擬的盛譽。 因黃金極其稀有,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作為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護神靈形象的材料;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搶掠與賞賜成是當時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自由交易規模也極度有限。 2. 金本位時代 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說:“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在人類社會中,自交換產生以來,作為交易媒介的一般等價物具體形態幾經更易,最終黃金由于其體積小而比重大、質地均勻、便于分割且易于攜帶貯藏等特性成為一般等價物的絕佳選擇。黃金被固定作為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19世紀中黃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漸確立,大致延續到二十世紀的20年代。前后共有59個國家實行過金本位。 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金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用黃金規定所發行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價關系; ②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 ③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 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磚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磚; 總結一下,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因此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3. 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范圍內金幣的自由鑄造、紙幣與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制度以及黃金的自由輸入輸出受到嚴重沖擊,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金幣本位制徹底崩潰。此后,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取而代之。1922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召開世界貨幣會議決定采用“節約黃金”的原則,是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開始推行的標志,這一制度一直持續到1929-1933年。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告一段落。 歷史上,實行金磚本位制的國家有英國、法國、美國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二十世紀20年代的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實行過金匯兌制度。 在金磚本位制度下,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準備金集中于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所代替;人們持有的銀行發行的紙幣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紙幣規定的含金量與黃金兌換(比如,英國規定兌換的最低限額為相等于400盎司黃金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約1700英鎊,低于限額不予兌換);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磚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并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準備金,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本國貨幣與金磚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 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黃金的貨幣屬性和國際儲備職能依舊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占據主要地位。同時這一系列制度壓制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以達到節約流通中黃金的目的。 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至1954年,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臺。 4. 布林頓森林體系中的黃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范圍內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通過戰爭這個機制流到了美國。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擁有占當時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75%以上的黃金。美國因此組織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簽定“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