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狂熱背后 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玄機與故事? |
發布日期:12-08-16 09:07:1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 |
頭所夢想的“非常便利地購買黃金”通過這種金融衍生產品得以實現。事實上,世界黃金理事會一直在贊助各種ETF基金,以促進黃金投資或者投機的興盛。 而SPDR黃金ETF目前持有1299噸黃金,價值570億美元—超越了瑞士中央銀行的黃金儲蓄量。其基金的投資者們千奇百怪,既有在這兩年聲名遠揚的 “鮑爾森對沖基金”和“索羅斯對沖基金”這樣的金融市場巨鱷,也有美國圣母大學、“得克薩斯州教師退休金基金”這些看起來和金融投機沒有任何交集的組織。 世界10大黃金ETF基金持有2133噸黃金。這個數字超越了全世界除了美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之外全部國家的官方黃金儲備。一些人質疑市場上通過ETF基金交易的黃金總量是否已經超過了所有ETF基金的儲備量。不過只要新的危機不發生,質疑永遠只是質疑。 “黑色星期五” 華爾街投機商介入貴金屬交易在歷史上早有先例,1869年爆發的美國“黑色星期五”金融危機(又稱“費斯克、古德丑聞”)就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為了應付南北戰爭和戰后重建的龐大開銷,當時美國政府發行了大量只能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貨幣。人們普遍相信,在內戰結束后,政府將用黃金購回這些紙幣。在1869年,一群以杰·古德(Jay Gould)和詹姆士·費斯克(James Fisk)為首的投機者,在市場上大量購入黃金,意圖減少黃金在市場的流通量,以炒高黃金價格。他們串通了當時美國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即結束美國內戰的格蘭特將軍)的姐夫亞伯·科本(Abel Corbin),向格蘭特總統建議任命丹尼爾·巴特菲爾德(Daniel Butterfield)為美國財長。巴特菲爾德將軍同意斡旋反對政府回購鈔票。 1869年夏天,投機者大量囤積黃金導致金價暴漲,情況到9月24日達到了頂點,當時的金價比格蘭特剛剛任職總統時高出30%。但是在9月24日這天,格蘭特總統突然決定拋售政府手中價值400萬美元的黃金。結果導致黃金市場在幾分鐘內出現了恐慌性暴跌。投機者們損失慘重。雖然格蘭特阻止了市場投機,但是其個人品質和政府威信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他更被一直指責在這次危機中大肆斂財,撈足了好處。 目前世界性的黃金暴漲,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而原因要比1869年時的美國復雜很多,牽扯的各種利益也更多。無論是新興經濟體茂盛的需求,還是不明朗的經濟形勢,抑或華爾街投機家們新的陰謀,剛剛從經濟危機中逐步緩解過來的世界經濟,有必要對高企的金價保持一個理性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