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2月3日)金融市場波瀾再起,美元大跌導致諸多非美貨幣強勁上揚,而原油和銅等大宗商品領頭羊則延續強勁反彈的格局。
美國WTI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漲幅近9%,接近54美元;布倫特原油漲逾7%,而在大宗商品領頭羊原油和銅強勁反彈的時刻,黃金和美元則是呈現了齊漲共跌的局面,出現了詭異的正相關關系。
諸多因素共同促成原油大反攻
原油的報復性反彈是由基本面和持倉結構等兩大因素共同促成的。美國供應商在原油這一浩浩蕩蕩的跌勢中開始出現首次減產,對市場參與者的心態產生微妙影響,因抄底原油的入場多頭預期伴隨供應端的削減生產,原油供求盈余可能開始縮緊;而前期油價暴跌累計大量獲利的空頭,在目前可能選擇獲利平倉觀望或者移倉。
持倉結構方面,油價自2014年6月高點來的跌幅已過半。跌勢與空頭頭寸的穩步升至1.78億多桶一致,越來越多的交易員希望從油價下跌中獲利。美國原油(WTI)空頭頭寸升至2010年下半年以來最高水平。實際上,這是所有年份一月份的最高水平。
此前,當空頭頭寸升至類似水平時,在交易員了結空頭持倉以避免被反向走勢逮個正著后不久,油價開始上漲。
盡管歷史不是一個準確無誤的指南,一些交易員開始認為油價下跌趨勢中至少一個短期底部出現。上周五,在美國原油鉆井跌幅創紀錄后,空頭回補推動油價自六年低點反彈。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周五(1月30日)發布的周度報告稱,截至1月27日當周,對沖基金增持美國原油期貨及期權凈多頭頭寸。具體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一周,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及倫敦洲際交易所(ICE)WTI原油期貨與期權凈多頭共增持3042手,至228968 手。
基本面上,美國原油工人的大罷工令短期供應憂慮再次升溫。據外媒周一(2月2日),繼上周末在美國工會石油工人開始1980年以來最大規模罷工之后,截止目前為止已有一家美國煉油廠關閉,管理層控制了另外六家的經營。
在合同談判破裂后,代表200多家美國煉油廠、碼頭、管線和化工廠員工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周日(2月1日)在九處工廠開始罷工,這九個設施占美國煉油產能的10%。
自1月21日開啟談判以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已經拒絕了殼牌代表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在內的多家石油公司提出的五個合同版本。特索羅公司關閉了加州Martinez工廠尚未因維護而閑置的另一半產能,該工廠的日產能為16.6萬桶。
自1980年舉行長達三個月的罷工以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從未開展過全國性的罷工活動。盡管現在九家煉油廠中只有一家生產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所有USW工人參加罷工的話,最多將有64%的美國石油生產受到干擾。
另外石油公司削減支出也促成了此次油價的反彈,周二,英國石油(BP)宣布將會削減2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投資到新勘探項目的資金),這意味著這家英國石油巨頭也遭受到了低油價的創傷。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利潤為22億美元,高于預期的15億美元,但比去年第三季度的28億美元低了不少。
上周四數據顯示,美國鉆井周跌幅創近30年高點,此后原油反彈走高,漲幅超15.0%。一些投資者押注原油經過七個月的連續下跌后已經觸底。
BP首席執行官Bob Dudley調和了產量降低的預期,他在周二表示,預計原油產量將繼續增加,直至2015年夏季。
CMC Markets首席分析師Michael Hewson指出,大型石油公司宣布削減資本支出有助于支撐油價。Hewson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石油公司大幅壓縮支出,鉆井平臺也在減少。”
Bernstein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油價復蘇的種子正在播下。”他警告墨西哥灣,北海和巴西原油產量有下降的風險,石油公司紛紛削減成本,對原油自2014年6月來超60.0%的跌幅作出反應。
美元和黃金詭異正相關再現說明了什么?
周二美元指數也大幅下挫,原因一方面是日內希臘債務問題初現轉機令風險情緒轉暖,帶動歐元等非美貨幣強勁反彈;另一方面美國耐用品訂單和工廠訂單數據均表現疲弱,結合周一公布的美消費開支及通脹趨軟,這令市場對美國經濟的復蘇進展存疑。
但是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按理來說應該出現上揚,那么為何有呈現了詭異的正相關關系呢?
從歷史走勢分析,可以看出美元和黃金在特殊時期的正相關有其歷史淵源。1979年開始形成的第一輪黃金牛市中,美元和黃金在牛市后期就出現了短暫正相關性,1982年-1983年黃金價格在反彈周期后端也出現了和美元指數大約半年的正相關走勢;1993年,兩者正相關性體現也較為明顯。這幾次的正相關均發生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大幅動蕩導致黃金價格出現快速上漲之后。
2005年黃金和美元正相關走勢情況比較特殊,當時美國通脹抬頭,原油價格高漲引發對黃金需求增長,美元自120點回調后出現短暫反彈走勢,兩者同時上揚,也形成了比較少見的正相關走勢。
長期看,黃金和美元走勢形成正相關極為少見,其持續性往往不強,而如果這一正相關性發生于一輪由于避險因素導致的黃金需求大幅增長之后,其結束往往以黃金價格下跌告終。這對目前看多今年黃金的投資者而言,非常值得警惕。
從一般經濟學邏輯角度來看,走勢負相關性是大趨勢,原因主要是由于黃金以美元計價為主,當美元供應增加時,美元的商品價值和貨幣兌換價值下降,美元指數下降,在黃金增量有限的條件下,更多的美元對應了較少黃金,導致黃金價格上升。由于黃金在歷史上長期被當做一般等價物,因此在市場出現對紙幣的不信任而發生避險需求時,就會出現由于需求大量增長而導致黃金價格大幅上升的狀況。
而二者走勢的正相關性之所以往往出現于黃金上漲周期的末端,主要是由于美元指數是一個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的相對指數,美元強弱取決于其他國家貨幣的相對強弱。二戰以來,美國經濟一直是全球主導,因而在一輪危機之中,美國經濟往往先于全球其他國家走出衰退,投資者對于美國信心顯著強于其他國家,在這個時間點上,大量資金出于避險因素同時流入美元和黃金進行避險,從而使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形成短暫正相關走勢。
銅供應過剩不如預期的嚴重 中國因素力挽狂瀾
由于原油是大宗商品的風向標,其走強對一切大宗商品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利好。從全球資金配置的角度而言,原油和銅都是強周期品種,意味著在目前通縮周期中,原油和銅都是投機資金和對沖基金大舉做空的主要標的。隨著原油低位暴力反彈,品種之間存在的相關性也會讓市場部分資金選擇平掉空頭出場觀望。
當然銅價反彈幅度超過2%,亦有其自身因素影響,市場傳言國儲將在低位進場大量買銅的消息,也讓一些謹慎的空頭頗為忌憚。
銅在中國的應用非常廣泛,再加上中國的銅消費量占到全球銅消費量的40%,銅價一直被境外投資者視為檢驗中國經濟運行好壞的指標,甚至被冠以“銅博士”之名。
如果銅價繼續大跌,那么境外投資者會質疑在中國投資的安全性,這可能會引發大量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大。在對銅市供需平衡的調節上,中國國儲局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原油和鐵礦石價格均大跌近50%,而銅價只下跌了15%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要歸功于國儲局對銅市場的平衡調節。為了維持物價平穩,不讓大量資金外流,也為了減緩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今年國儲局可能會加大對銅市場供需平衡的調節。近期市場就有傳聞,國儲局今年至少要收儲20萬噸銅。筆者認為,20萬噸太過保守,今年可能至少要收儲70萬噸銅。
而此前銅價暴跌的基本面是供應過剩預期所致,但是最新數據顯示,銅供應過剩不如想象中的那樣來的嚴重,世界金屬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10個月全球精煉銅累計短缺6.2萬噸,前11個月累計短缺量擴大到12.2萬噸,即便后期因精銅供應大增致使銅市供應過剩,但過剩也不會太嚴重。隨著中國基建投資的全面鋪開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全球精煉銅市場可能會再次回到緊平衡狀態。
從需求角度來看,國內經濟表現依舊不樂觀,但銅消費卻沒想象中疲軟,隨著市場對政府采取措施提振經濟預期的增加(包括貨幣政策、基建投資等),銅價在經歷一月份的急跌后或迎來反彈,但考慮到淡季效應的影響,以及原油價格的不確定性、美元的持續堅挺等因素,將使2月份銅價承受一定壓力,因此反彈力度將受限,銅價震蕩區間在39000-420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