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際金價會怎么走?筆者的基本看法是先揚后抑,震蕩加劇。
自2006年以來,本人每年都會對金價走勢做出判斷。在2012年以前基本趨勢是看多的,其中在2008年4月和2011年8月有兩次預警中期調整。在2013年初對黃金走勢基本看法轉變,認為牛市接近尾聲——跌破1500美元,挑戰1300美元。實際最低點2013年6月跌破預期到了1180美元;2014年初繼續看空——探更深底部,11月7日跌至1131美元,符合預期。而就在此后12天的19日,本人撰寫了《瑞士公投與ISIS金幣:金價絕地反擊》一文,認為金價在中期有較大幅度反彈。今年1月22日,金價已經反彈到1307美元。而市場對后市的分歧也開始產生。
2015年金價有可能會反彈得更高,挑戰2013年8月的1433美元,但其后很可能迎來新一輪暴跌,跌破1131美元的前低,甚至可能挑戰1000美元。但時間節點難以判斷,需要看三大要素的博弈演變進程。
影響2015年金價走勢的三大變量為:1.歐盟、日本和中國可能的量化寬松;2.中東和烏克蘭危機升級;3.美聯儲加息。前兩者是利多金價因素,后者是利空。
之所以在去年11月中旬因為瑞士黃金公投而轉為中期看多黃金,是因為瑞士公投黃金,本身就是瑞郎與歐元掛鉤尷尬所致。隨著歐洲經濟二次陷入衰退,歐元貶值,歐洲央行OMT預期加強,于是越來越多的熱錢投機瑞郎,導致瑞士央行的歐元等紙幣儲備大增。公投要求將20%的外匯儲備轉為黃金,本是吸納紙幣儲備同時增加瑞士央行內在價值的良策。但被否決后,瑞士央行只好取下策,在1月16日突然放棄與歐元的掛鉤,導致對歐元、美元的大幅升值。
瑞士央行放棄與歐元掛鉤成了歐元區OMT量化寬松前兆。1月22日,歐洲央行就宣布了OMT計劃——從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每月購買600億歐元的歐元債券。這意味著1.14萬億歐元規模的量化寬松。其實,不僅是歐元,在2015年,筆者預計日元、人民幣等更多的國家將會進一步實施量化寬松。即除了美元回歸正常貨幣政策外,全球紙幣發行的總量將在2015年進一步擴張。雖大部分增量可能轉入美元資產,但只要一小部分分流入黃金避險,也會導致金價較大幅度的反彈。
地緣政治危機升級將成為2015年金價的第二個重大利好。筆者認為,大國之間的競爭已由經濟、金融、貨幣,向地緣政治沖突乃至戰爭升級,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是最好的說明。因此2015年烏克蘭、中東等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是大概率事件。
美元加息則是2015年金價由漲轉跌的關鍵時間節點。在全球其他貨幣更加寬松的情況下,美元由于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和競爭力再造,幾乎成為唯一開始緊縮的貨幣(另一個有可能的是英鎊),即美元進入愈加強勢的時期。作為美元的首要打擊目標,金價將受到重大沖擊。
地緣政治危機爆發時雖利好黃金,但爆發后,由于美國遠離歐亞大陸的地理優勢,美國會是地緣政治危機的最大贏家,這會進一步強化美元的強勢。即地緣政治危機越嚴重,美元越強勢,金價跌得越兇,不排除跌到100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由于相當大比例金礦企業的生產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更深下跌恐怕較為困難。
坦率地說,盡管三大變量對于金價的影響比較清楚,但很難判斷它們以何種先后次序發生,特別是對地緣政治危機的嚴重程度很難估量。這會導致金價出現多種大幅震蕩形態。不過,本人傾向于貨幣寬松在前,地緣政治危機和美元加息同步到來的這種可能性較大。
上述分析是以美元標價的黃金分析,如果以歐元和人民幣標價,因歐元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金價反彈的價格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