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司法部門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再次啟動對國際大型投行可能操縱國際金屬交易市場的調查,豐業銀行、巴克萊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法國興業銀行、標準銀行集團和瑞士銀行都在被調查之列。
對于大型投行操縱金價的調查,英國、德國、瑞士等國相關監管機構先前都有行動,但是最終都不了了之。
其實,不僅要對投行調查,還要對國際金價定價機制進行改革,特別是透明度缺乏的倫敦黃金市場,否則,類似調查并不能避免黃金價格“被迷霧籠罩”。
金價與傳統指標的三大詭異背離
春節假期,期金外盤累計下跌2.72%,COMEX3月期銀累計下跌6.43%。盡管2015年頭兩個月已經有17個國家相繼宣布降息,然而金價并未得到提振。僅2月份,國際金價的下跌幅度已經超過5%。在全球普遍推行寬松貨幣政策的環境下,為何黃金的保值功能為何未顯現?
一位銀行交易員表示,“黃金和美元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種避險工具,從理論以及歷史經驗來看,漲跌往往具有較大的相關性。然而,這一規律早已被打破。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金價與美元的背離程度越來越高,令投資者越來越難看懂。”
另外國際金價與美國債務的正相關性也出現背離。Bullion管理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尼克·巴雷謝夫指出,“2012年美國債務和金價之間的正相關性高達97%,此后受到操縱影響開始出現分離,金價走低,而美國國債走高。如果回到過去20年的相關水平,目前的金價應該在1800美元/盎司左右,而不是1200美元/盎司的水平。”
研究機構Fideres甚至分析稱,“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全球金價在50%的情景中是被有意操縱的。”
國際金價從2001年重啟新一輪牛市的觸發點是美國遭遇恐怖襲擊,此后發生伊拉克戰爭以及伊朗核危機都令市場避險情緒高漲,避險需求促使國際金價不斷上漲。同時,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不斷擴大,也刺激金價水漲船高。
2008年之后,金融危機爆發所引發的避險情緒,則進一步刺激金價加速飆升。然而,自2012年開始的金價突然間暴跌的確至今令很多人都不解。盡管,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及分析來試圖解釋金價為何進入熊市,然而目前全球大局卻是,經濟增長緩慢乏力,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加劇。
根據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羅薩·蘭蒂斯、穆迪常務董事艾伯特·梅斯聯手草擬的研究報告稱,倫敦黃金定價恐已遭相關銀行操縱長達10年。這份報告顯示,2004年-2013年期間倫敦下午盤定價時段經常出現現貨價大漲大跌的現象,其中有6個年度是跌(超過2/3的幾率)多于漲。單就2010年來說,定價時段出現大跌的幾率高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