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國際體系把國內黃金市場做大做強 |
在人類歷史上黃金曾經長期作為貨幣使用。自上世紀70年代黃金與貨幣脫鉤以來,黃金的金融屬性已逐漸弱化。即便如此,黃金仍然是各國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儲備資產之一。由于近十幾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的超額發行貨幣而造成的流動性泛濫,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品和資產配置的手段,又重新回到投資人的視野。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過程中,黃金的避險屬性得到了全球投資人的認同。 隨著黃金在資產配置以及分散投資中所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黃金這一天然的貨幣得到了中國投資人的認可,而迅猛增長的民間黃金持有量同樣也預示著投資人對于今后的今年中為了規避黃金價格快速波動的避險投資工具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 國內黃金交易市場的交易特征 1.黃金現貨需求巨大。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交數據可以看出,國內投資人對于黃金現貨的需求呈現快速的增長,從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黃金遞延交易業務以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交量從每月1噸多成長為目前每月成交量為100多噸。快速的成交量的增長的背后折射出國人對持有于黃金作為具備金融屬性的貴金屬實現資產保值的投資方式的認同。 2.期貨合約交易量仍在低位徘徊。2009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的黃金期貨合約大概為681萬張,每個交易日平均成交量為28000張合約左右。相比黃金期貨合約在2008年上市前幾天每天約80000張合約以上的成交量,目前黃金期貨合約的成交量仍處于相對地位。 3.期貨合約價格跳空缺口過多。由于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合約每天交易時間僅僅只有4個小時,同時我國也不是國際黃金體系中的主要報價市場,造成我國的黃金期貨合約十分容易受到來自于海外市場的影響。而由于我國黃金價格定價權的缺失,自我國黃金期貨合約上市以來,來自于海外市場報價的影響市場對我國黃金期貨價格造成重要的影響,從而使上海黃金期貨合約在每天的交易與前天相比中經常形成跳空缺口。 由于海外市場的大幅度波動給我國黃金期貨交易每天的報價所帶來的跳空缺口,讓本來作為規避價格風險的期貨合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的作用。而利用國內黃金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的機構經常面對的是第二天就一步到位的國內黃金期貨價格,而無法規避當天晚上來自于海外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機構投資人對于使用黃金期貨合約套期保值的意愿下降。 國內黃金交易市場的改進思路 從以上幾個我國黃金相關的交易所在黃金產品交易中所存在的一些特征我們看到黃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