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紛紛買入黃金避險 |
發布日期:10-06-25 08:37:2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魏曙光 |
在歐債危機蔓延與經濟復蘇緩慢的陰影下,許多新興經濟體國家為避險轉而大量購買黃金。截至6月24日,國際金價在一年內上漲逾30%,6月21日盤中還曾一度創下每盎司1260.90美元的歷史新高。 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主席Kevin Crisp近日在該協會的年度會議上表示,金、銀及鉑系貴金屬投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Crisp表示,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私人投資者持有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實物頭寸,且一些官方部門似乎也再度考慮將黃金作為關鍵資產之一,企業風險和主權風險目前是顯而易見的。這是刺激貴金屬投資的主因。 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歐洲各國的央行減少黃金出售,再加上俄羅斯與中國等新興市場體大量購入黃金,使得去年全球央行從最大賣家轉身成為最大買主。世界黃金協會研究人員表示,各國購買黃金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特征:政府跟一般投資人一樣會購買各種資產以分散風險。 一般來說儲備金中主要是美元,第二為歐元。因為大部分時間來說上述兩者較其它資產穩定,黃金也在儲備金中占有相當的份量。然而,不同于一般的法定貨幣,黃金有明確的價值,不因國家的經濟政策而變動。更重要的是,黃金不會因為貨幣價值的變化而變得不穩定。政府資金一般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使得黃金資產的避風港效應明顯。 恒泰大通黃金公司分析師認為,美國與歐洲政府的財政赤字使它們的貨幣變得相當危險,新興經濟體各國央行不得不面臨資金保值的挑戰,而買入黃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據目前公開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的最大買家為俄羅斯,遠超過二、三名的菲律賓與哈薩克。俄羅斯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購買了26.6噸的黃金,市值約12億美元,而在2009年則買入117.6噸。俄羅斯已經持續購買黃金三年多。菲律賓今年購買了9.6噸的黃金,價值約4.24億美元。哈薩克為今年第三大買家,于今年第一季度買了3.1噸的黃金,約1.37億美元。 最近大量購買黃金的還有印度與中國。印度今年還未宣布任何黃金采購行動,但去年11月IMF出售403噸黃金時,印度以67億美元一口氣買了200噸,黃金持有量一舉增加了55%。世界黃金協會認為,此舉是為了將儲備金多元化,以分散風險。此外,中國也被外界認為是當前黃金市場的最大買家。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黃金產國,常常直接購買國內生產的黃金,不向國際公開。國家外匯管理局去年四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共持有1054噸的黃金,自2003年增加了454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