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企業利用黃金期貨避險的可行性分析 |
發布日期:10-08-24 08:29: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劉瀟 |
兩個月的時間內依據現貨市場的行為分批平倉,最終經過統計,118手黃金期貨空單共為企業共挽回了140萬元左右的損失。而在現貨市場該企業在扣除成本后的盈利大概在800萬元左右,期現市場共計盈利940萬元。 三、企業內部套期保值制度建設與對經營管理的影響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這些中小企業來說,在公司制度的完善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在最終的操作中,該企業一般是采取“老板拍板、操作員操作”的流程。但比較好的是,該企業在套期保值過程中并未像大多企業一樣參與投機,而是完全的按照套期保值的策略操作,6月初賣出黃金期貨合約,7月底平倉,中間沒有操作。 事實上,由于永興的白銀提煉加工行(601398,股吧)業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暴利行業”,相對來說,該類企業對風險的管理并沒有太放在心上,但2008年貴金屬價格的大幅下跌(白銀價格跌去60%)使得行業的利潤率一下降低不少,一些思想比較開放的企業老板也開始尋求一些規避風險的方案,之前提到的與買家簽訂遠期合約就是規避風險的辦法之一,但由于遠期合約的局限性,避險的成效不大,再加上白銀價格在2009年的大幅波動,最終企業A開始尋求在期貨市場上避險的解決方案。 雖然利用黃金期貨為現貨白銀銷售來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有限,但企業A由于第一次嘗試便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一輪白銀價格下跌的風險,因此也開始重視該項解決方案。在采取套期保值兩個月的時間里,工廠的效益相比其他同類企業有了明顯的提升。之后該企業又進行了兩次套期保值的操作,且套期保值頭寸逐漸增加到了50%,一次是2009年11月到12月,另一次是2010年初到2月底,每次的時間跨度都在兩個月左右。參與套保后,企業在現貨市場的銷售策略變得更加靈活,從而增加了該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的主動性。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套期保值是一種規避風險的工具,但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工具,只有在企業面臨較大風險的時候才需要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在整體貴金屬市場看漲的情況下,我們建議企業在期貨市場上為正在生產或者已是庫存的白銀進行套期保值,而一旦市場發生了逆轉,該類套期保值則沒有必要繼續進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