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導致金價上漲?有其必然內在缺陷 |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黃金價格不斷上漲,并在8月份出現了巨大波動,紐約商品交易所現貨黃金價格在8月23日一舉突破1900美元關口創出歷史新高1912.2美元后,在8月24日卻大幅下跌至1757.3美元,跌幅達到了5.59%、創出了2008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隨后黃金價格出現震蕩。 與此同時,國際知名投資者對黃金未來的走勢判斷卻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分歧。隨著今年二季度黃金價格持續走高,索羅斯和約翰·保爾森這兩大巨頭對未來黃金市場的多空分歧日益明顯,索羅斯大舉拋售黃金資產,而保爾森則堅持看多。 保爾森如此堅決地做多黃金,是因為他意識到,美國已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欠債最多的國家——2010年二季度美國債務總量已經達到創紀錄的35.5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43%,要想解決償還債務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政府只能通過制造通貨膨脹來使這些債務縮水,也就是說要讓美元貶值來減少債務的實際償還數量。根據保爾森的推理,美元貶值將意味著黃金價格的上漲,在美元沒擺脫貶值軌跡之前,黃金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但美元貶值真的就必然導致黃金價格上漲嗎?從歷史現象上看,這也許是對的。20世紀40年代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使得美元當時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直接與現貨黃金兌換。可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不斷貶值,使得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并搶購黃金,從而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于是美國被迫于1971年終結布雷頓森林體系、停止美元換黃金。此后金價開始出現暴漲,最終從35美元一盎司一直漲到了1980年的最高870美元,九年整整漲了23倍。 通過對這一歷史現象的歸納,人們普遍傾向于認為黃金當時價格的不斷上漲是緣于美元當時的不斷貶值,從而得出了“美元貶值會導致黃金價格上漲”的經驗性規律。現在,投資者正是將美元不斷貶值的現況比照這一經驗性規律,進而得出未來黃金價格仍將進一步上漲的結論。但人們在形成和使用該規律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當時和現在的歷史環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世界各國經濟總量還相當有限,相對于當時全球的黃金存量而言,一旦美元崩盤,以黃金作為過渡期全球通用貨幣似乎還具有理論可行性,于是作為美元貶值時期的潛在替代貨幣,當時黃金價格相對于美元不斷走高。但現在隨全球經濟總量的持續提高,黃金再度成為過渡期全球通用貨幣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以目前全球共計14萬噸的黃金總儲量和每盎司1900美元的價格計算,黃金的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