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或創32年來最大跌幅 明年年中有機會 |
2013年是黃金黯然失色的一年,年內已經累計下跌約29%,即便年底前有所反彈,也難以改變32年來最大年度跌幅的最新紀錄。 那么,“中國大媽”還好嗎?12月24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三次回訪“中國大媽”章楓萍。今年5月,章楓萍姐妹三人曾一次購金達10萬元。 但這一次,中國大媽終于退了。章楓萍告訴記者:“其實從6月份開始我就想再買入點黃金,上周國際金價大幅下跌,讓我又萌生了投資意愿,準備再投資10萬元黃金。不過,在買之前我去咨詢了在銀行任職的親戚,親戚讓我再等等,黃金下跌可能還未結束,目前我還在觀望。” 專家的分析也許更徹底,一位法興銀行的分析師直接表示,如今黃金幾乎已經喪失避險能力。 退出預期壓彎腰 2013年,國際金價一直在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QE)預期的陰影下掙扎。 近年來,黃金價格與美聯儲貨幣政策息息相關。自美聯儲2008年啟動量化寬松政策以來,美元水龍頭的放與收就成為影響金價的最重要因素。 首輪量化寬松政策(即QE1)后,黃金從大約每盎司800美元價格起飛,并一路上漲。QE1和2010年8月的QE2帶來了大量黃金買盤,并將金價推上2011年9月的每盎司1920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對通脹的擔憂促使黃金的避險保值功能發揮最大作用。不過,創歷史新高后,金價迅速回落到每盎司1600美元左右,然而,美聯儲再次出手,當年11月金價重回每盎司1800美元。 三輪QE后,寬松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小,隨著經濟的回暖,退出QE呼聲日益高漲。2013年4月,金價在退出QE預期中,僅兩個交易日每盎司金價就跌去了200美元。 光大期貨分析師孫永剛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2013年,貴金屬期貨價格大幅下挫的原因源于市場對于未來美國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尤其是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5月聲稱即將考慮削減QE的表態后,黃金期價一度下挫至每盎司1200美元重要關口。”此后金價在退出預期中不斷沉浮。 12月18日,美聯儲退出QE靴子終于落地,宣布從明年1月開始小幅削減月度資產購買規模。月度資產購買規模將從原來的850億美元縮減至750億美元。雖然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只是對QE規模做了小幅度調整,但對國際黃金市場的沖擊卻是巨大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再度回到每盎司1200美元關口。 “中國大媽”學會冷靜 黃金下跌貫穿了整個2013年,但在暴跌中,“中國大媽”卻表現英勇。 在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投資總監劉中光看來,“中國大媽”的購金行為只是正常黃金需求的釋放。 劉中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