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劫”中“節”:下墜的尖刀 |
發布日期:13-04-21 08:55:5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歐陽曉紅 巢新蕊 龐麗靜 |
叫Dennis Gartman的投資客坦言其交易黃金近40年,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交易場景。 投資者的選擇 是誰“導演”了黃金這次斷崖式的暴跌?安聯首席經濟學家海瑟認為,“主要還是大的機構投資者主導,恐慌情緒迅速擴散所致。” 花旗、高盛、法興和瑞銀等國際投行,先后下調金價預期或警告黃金未來可能出現拋售,一些分析師亦對黃金價格看跌。就在上周,高盛大幅下調金價預測:2013年金價預期下調至1450美元;2014年預期下調至1270美元。本周15日暴跌之后,做空的力量仍在繼續發力。17日有消息稱,高盛剛結束的黃金電話會議判斷,黃金或跌至1200美元/盎司。“未來12個月內,黃金將觸及1000美元的低點。”CMC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McCarthy甚至稱。 港澳資訊董事長唐駿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黃金大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增速的放緩。索羅斯等金融大鱷預測中國未來增持黃金空間很小,他們看空黃金并進行大規模減持,看空和跟風者眾多,導致市場12年牛市結束。 中國經濟數據不振、塞浦路斯出售10噸黃金引發負面情緒、美元走強等均被分析人士視為黃金暴跌因素。“美元走強之后,整個市場可能沒有那么動蕩了,因而,黃金的避險屬性趨弱,并回歸其商品屬性。作為大宗商品,1300美元可能都高估了。”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告訴經濟觀察報。 從大宗商品角度來看,可以發現黃金大跌的另一個邏輯。黃金牛市的終結也許是經濟變局的起點。近期,原油等一系列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下挫。周一,紐約原油期貨收跌2.8%,報每桶88.71美元。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分析師薛金磊認為,中國統計局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不佳,不及市場預期,繼而引發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整個大宗商品市場都面臨下行壓力。受此拖累,上游原油、石腦油和乙烯價格繼續下跌。市場人士謹慎操作,報價出現下滑。 得益于中國經濟連年快速發展,大宗商品黃金時代持續了十多年。中國雖無主要大宗商品定價權,但全球大宗商品走勢仍要看中國臉色無論生產、消費,中國都是第一。“黃金價格回歸很正常。”中國大宗商品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劉心田說,黃金的暴跌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在于暴跌來得突然、來得猛,必然性在于大宗商品的黃金時代已然成為過去式,黃金亦難獨善其身,其暴跌之前的價格已經偏離了整體大宗商品的走勢。 劉心田預測,黃金的暴跌勢必對整體大宗商品市場帶來猛烈且深遠的影響。較大的可能性是原油、銅、鐵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