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E3看本位貨幣回歸與黃金投資操作 |
發布日期:12-11-15 16:36: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環球財經 作者:張捷 |
自9月13日美聯儲實施所謂第三輪量化寬松以來,國際黃金價格猶如坐上了過山車一般,從9月13日當天的開盤價每盎司1733美元迅速攀升至9月28日的高點1786美元,又迅速跌落回到10月17日的收盤價1747美元,令大量預期QE3的“貨幣放水”會刺激金價走高的市場多頭體會到資本市場的風云詭譎和血腥殘酷。 QE3改變美元貨幣內涵 北京時間9月14日凌晨,美聯儲麾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議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維持期限將延長到2015年年中,并從9月15日開始推出進一步量化寬松政策(QE3),每月采購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現有扭曲操作(OT)等維持不變。FOMC還指令公開市場操作臺在年底前繼續延長所持有證券的到期期限,并把到期證券回籠資金繼續用于購買機構MBS。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所謂寬松,美聯儲購入的資產不是國債而是MBS,這個所謂“寬松”過程實質上改變了美聯儲的資產構成,央行不同的資產構成對于貨幣的性質和內涵是不一樣的,這樣的做法就是要逐步改變美元的貨幣內涵。 不同的貨幣類型與央行的資產構成是有絕對的聯系的,對于以國債為抵押的貨幣發行,背后就是國家信譽,貨幣的實質就是一種國家信用的托管憑證。而以資產抵押債券發行的貨幣則與前者有本質不同,背后是抵押權的價值,是抵押資產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對應到被抵押的商品的,是一種廣泛被接受的抵押商品的商品信用,帶有一般等價物的性質。因此,貨幣的發行是國債抵押還是商品抵押是不同的,決定了不同的貨幣屬性,決定了在市場當中流通的貨幣是古典貨幣還是現代貨幣。 在本位貨幣時代,發行國債是需要有國家相應的權利抵押的,就如近代中國的戰敗賠款要以關稅或鹽稅抵押一樣,因此,本位貨幣時代的國債本身就是一種抵押債券,而不是現在的單純信用債券。 現在美聯儲的QE從現代貨幣的國債抵押發行變成了資產抵押債券發行,貨幣背后的權利從國家信用已經變成了資產信用,這樣的信用不會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美聯儲的信用在脫離美國的國家信用。 筆者注意到,美聯儲聲明每月采購400億美元的MBS,但沒有說明購買多久。以美聯儲當前購買國債的規模和國債到期的速度,要不了3年,美聯儲資產抵押支持的MBS規模就將超過美國國債及政府相關債券,如果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