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步入漫漫尋底路 |
發布日期:13-07-01 16:18:4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新金融觀察 作者: |
盡管黃金價格已經接近開采生產成本,但筑底之路仍顯得遙遙無期。 由于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市場擔心美聯儲可能提前減少購債的規模,各大投行也紛紛調低黃金價格預期,看空氛圍愈發濃重。上周國際黃金價格再次經歷了一輪快速下跌,1300美元/盎司關口告破后,金價快速逼近1200美元/盎司,國內黃金期貨價格也跌破了250元/克。在黃金價格逐漸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之時,該不該抄底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看多看空兩相宜? 上周多家國際著名投行一致下調了對未來金價的預期,較為樂觀的摩根士丹利將2013年全年平均金價預期由每盎司1487美元下調到1409美元;而高盛則預計今年平均金價將跌至每盎司1300美元,較上一次的預測大幅調低了10%,并認為2014年金價將進一步下跌;瑞士信貸預測則更為悲觀,其認為今年年底時金價將跌至每盎司1150美元。 國都期貨宏觀經濟研究總監李健認為,黃金市場看空情緒已經占據主導。美國近期一系列的數據表明經濟在穩步健康復蘇,美聯儲已經暗示將在今年晚些時間減少購債規模,貨幣政策退出正在逐步進行,此前為金價上升提供最大動力的貨幣寬松條件不復存在;近期美國股市重拾升勢,市場的風險偏好逐漸好轉,資金紛紛涌入股票等高風險資產。此外,芝加哥商業交易所6月21日上調黃金期貨交易保證金25%,這對資金緊張的黃金多頭來說更加不利,將增加資金占用成本。 雖然看空成為市場的主流,但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的意見。格林期貨研究員劉波認為,今年以來黃金的下跌過于劇烈,固然基本面因素較為利空,但更多是空頭資金炒作,黃金價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跌。全球貨幣環境仍較為寬松,雖然美國貨幣政策有收縮的跡象,但日本、歐洲等經濟體仍保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即使美國的貨幣政策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很難回到2009年的水平,但金價卻已經跌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因此貨幣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金價的下跌。 劉波向新金融記者表示,黃金下跌的主因是資金的逐利性,在金融危機期間黃金投資是風險收益比最好的品種,因而受到資金的青睞,而隨著貨幣政策退出以及股市的轉好,黃金不再是投資的最佳選擇,于是黃金頭寸開始遭到拋售,近期ETF的數據就說明了這一觀點。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6月25日的黃金持倉量再次大幅減少16.23噸,目前持倉降至2009年初的水平為969.50噸。自今年年初以來黃金ETF已累計外流565噸,這一數據比去年各國央行購金總和還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