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白銀熱情高漲 |
最近投資者對白銀熱情高漲,我們認為現在可能是時候乘著這股風頭仔細分析一下這種金屬本身的供應/需求關系。這些發現對于長期跟蹤黃金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并不陌生。然而,白銀投資一些顯著的不同(尤其是風險/回報關系)需要投資者注意。不再羅嗦,開門見山: 供應 去年白銀的總供應量達26,700噸(8.58億盎司)。這比2008年增加了2.4%,同時也創下了白銀供應的歷史新高。預期2010年的白銀總供應量會在此基礎上增加2.5%-5%。造成此番增長的最大原因是去年全球白銀礦產產量增加了4%。據估算2009年全世界白銀的礦產產量達到22,100噸或7.096億盎司。 去年發展中國家的白銀礦產產量的增幅也非常可觀。舉例來說,去年中國的產量增加了8%,由此中國在全球白銀開采產量的排名中列居第三。2010年,全球白銀礦產產量可能增加1,100噸。而政府的白銀銷售規模,雖然難以預計,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 世界白銀礦產產量增長驚人,而相比之下,每生產一盎司白銀所消耗的現金成本平均只有5.25美元。礦產白銀約占所有白銀供應的70%。盡管開采成本比五年前幾乎翻了一倍,有跡象顯示成本增加已開始減緩并在未來幾個季度里可能出現下降。在開采銀礦一族里,大伙兒臉上都笑開了花。 由此,白銀市場將仍然保持“供遠遠大于求”的局面,盡管投資者正不斷“消化”這些增量。GFMS在上月于北京召開的一個會議中說道。 在白銀供應的第二個層面,去年從舊首飾,銀器,照相器材,電子設備,化學催化劑和電池中重新回收利用的白銀達到8500噸或2.722億盎司。 從這個來源獲得的白銀供應比2008年大有增加,這顯示出大家乘著高銀價進行大量拋售的行為。印度,中東和亞洲一些國家的消費者利用銀價飛漲的機會,向白銀回收商大量拋出了舊首飾和銀器。 白銀供應的第三個層面,政府官方所出售的白銀已達到近十年新低,到426噸或1370萬盎司。其中俄羅斯的銷售減少最為顯著,但美國和印度的降幅也較為突出。總體看來,自1980年起,政府白銀庫存的降低速度非常快。 政府對于白銀的冷漠反映了白銀在現代全球貨幣儲備體系中越來越輕的地位。四十年前,各國央行所儲備的白銀達11,200噸之多,現在只有1,700噸。實際上過去36個月各國政府沒有什么銷售白銀的舉動。美國,印度和墨西哥是主要還把白銀作為官方儲備的國家(占81%)。 需求 2009年白銀制造總需求減少了11.9%,降幅并不算多,白銀需求總量達19,000噸(或6.1億盎司),但這已達到17年來最低。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