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黃金有望“王者歸來”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黃金產業快速發展,黃金產量持續增加。2007年,我國黃金產量從1978年的19.67噸增加到的270.5噸,首次超過南非,躍居“全球第一產金大國”的地位。2011年2月12日,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顯示:2010年我國黃金產量達到340.876噸,比2009年增長8.57%,再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成為了“世界第一產金大國”。 黃金作為國家儲備,連年大幅提升的產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國家對黃金具有一定的重視度與關注度。 可能你要問:國家為什么要如此提高黃金的儲備?那好,我們回顧一下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世界投資者對于紙幣的價值產生了極大的擔憂,紛紛選擇購買黃金作為避險,從而使得08年當年的金價大幅上漲。 回望近幾年金價,從2008年1月初的840美元/盎司,到2009年1月初的878美元/盎司,再到2010年1月初的1128美元/盎司,最后到2011年1月初的1350美元/盎司。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投資者面對通貨膨脹、經濟局勢前景的擔憂,而是投資者從根本上對貨幣價值形態的本身產生了動搖。除此之外,再來談談我國的黃金需求量吧。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產金大國”的同時,也已經超越印度成為了“全球第一黃金消費大國”。據權威統計,僅2009年我國的黃金消費量就已高達454噸。正是以黃金實物消費為主,工業、投資性需求為輔的三大黃金需求來源,拉大了黃金供需之間的差額。簡而言之,目前中國黃金市場的供應量遠趕不上龐大的黃金需求量,此點仍有利于2011年黃金市場的走強。 天一金行首席分析師何功勛老師向記者表示:“通貨膨脹的高企的今天,相比國內其他投資產品的相對低迷,黃金作為抗通脹、保資產的最佳工具,得到了越來越多老百姓的青睞和認可。從具體的表現形勢來看,實物黃金特別是投資金條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各種資金從股市、樓市轉戰至黃金市場;電子盤方面,各交易所的電子黃金投資產品持倉量和交易量相比從前大幅增加。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對黃金不管是消費性需求還是投資性需求,兩者均雙雙提振。在未來仍存有通脹預期、國際地緣政治局部不穩定的大環境之下,黃金則有望迎來‘王者歸來’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