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臺 周小麗
藏友老張是一位退休的小學教師。不久前,老張新收藏了一枚抗戰時期的紀念章(見圖),邀我一同欣賞。
這枚紀念章為圓形銅質,直徑約4厘米。因時間久遠,銅銹斑斑,但內容清晰可辨。紀念章的正中為“青天白日”徽志,四周環繞五朵小花,象征著兒童是花朵、是未來。紀念章的外環上下分別鏤刻“兒童節紀念”“1937”,左右則是“健全智能,復興民族”的銘文,對兒童提出滿滿的希望。紀念章的背面刻有“中國國民黨四川省華陽縣黨部贈”和“NO.737”的編號。
從紀念章銘文不難看出,這是一枚紀念兒童節的紀念章,制作于全面抗戰爆發的1937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兒童節不同于今日所談的“六一兒童節”。據老張考證,民國二十一年(1932)就曾將4月4日定為兒童節,目的是以期社會各界人士重視兒童福利與地位,并借此教育兒童。為何當時選定“四四”作為兒童節日呢?原來,當時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以“第一個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們的基本生活;第二個四字,即智、體、德、美四育”詮釋了“雙四”的含意。“兒童是中國未來的主人翁”“兒童是中華民族的繼承者”,已為當時普遍的共識。“四四”兒童節也正由此而來。
全面抗戰時期,中華民族遭受戰火涂炭,日軍侵略者正虎視眈眈我大好河山。這枚紀念章不僅是對兒童節的紀念,更借機對祖國的未來提出了希望和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