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介紹: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并稱為“革命藝術樣板”。
樣板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延安“戲改”《白毛女》,1958年至1964年間出現的“京劇現代戲”,是解放區戲曲改革的繼續和發展,也是新中國文壇的重要收獲之一。
樣板戲由于產生于特定的年代,由于特定的文化語境決定了樣板戲的主題、樣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
樣板戲,在運用傳統和外國藝術形式表現中國現代生活方面確實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如借鑒話劇舞臺美術形式,用西洋繪畫的寫實布景、道具、服裝,改變了傳統京劇重寫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有層次的成套唱腔,妥善處理聲與情、流派與人物、韻味與形象三方面的關系,以交響化樂隊作為京劇的伴奏等。樣板戲傳承了自己民族文化傳統,同時又很好地吸收了國外優秀的文化藝術,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一系列可標榜的藝術成就。
樣板戲大銅章為紅色記憶的第二枚,題材選取了在群眾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樣板戲代表性作品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智取威虎山》一面為戲劇中的主要人物楊子榮劇照。該劇以人民解放軍東北剿匪為素材,塑造了偵察英雄楊子榮以及少劍波、座山雕、青蓮、高波等經典舞臺形象。上世紀50年代由上海京劇院原創的作品,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和打磨,終成為上海京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現代戲代表作。由童祥苓飾演的“孤膽英雄”楊子榮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永恒記憶。
《紅色娘子軍》一面為劇中主要人物吳瓊花的劇照。該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表現了舊社會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自由而戰、為婦女解放而戰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節。該劇很好的再現了女主人公吳瓊花勇敢倔強、深沉善良的性格。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畫面中吳瓊花的經典舞蹈動作顯現出芭蕾的文雅、輕盈。人物面部神色細膩豐碩,由此削弱了舞蹈中符號性動作帶來的生硬感,豐滿了瓊花剛柔并濟、朝氣蓬勃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楊子榮一面也同樣精彩,人物面部線條清晰,形象刻畫細膩生動,再現了楊子榮堅定果敢的英雄氣概。樣板戲中的松樹林和椰樹林均采用了陰刻手法來表現舞臺背景,與人物浮雕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藏品規格:
設計:沈耀天
雕刻:相朋
壓鑄和澆鑄規格:直徑80MM、158MM
直徑80MM(壓鑄)黃銅最大發行量380枚(H001-H695)
直徑80MM(壓鑄)白銅最大發行量68枚(B001-B105)
直徑80MM(壓鑄)純銀最大發行量28枚(Y01-Y35)
直徑158MM(澆鑄)黃銅最大發行量99枚(J001-J153)
說明:以上編號逢4、7跳過。
監制:上海大銅章俱樂部
策劃發行:上海新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發行日期: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