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徐渭 “章”寓精神(黃沙吹盡) |
發布日期:09-06-23 08:05:2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沙吹盡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6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一 徐渭生于1521年,與明嘉靖帝同時期的人物。當時朝政和國事已被正德皇帝荒淫無度玩鬧的民生凋敝,先有劉瑾八虎閹豎當道,禍亂宮廷;后有嚴嵩父子蛇鼠一窩奸佞肆虐。朝綱紊亂,官怒民怨。徐渭一介寒儒,潦倒一生,從落第秀才到幕僚客卿;從寄身江湖到家徒四壁,幾次重大人生際遇的轉換,徐渭從內心性格到外在言行都出現顛覆性的變異。 物質上雖然窘困,而他確擁有無窮力量的精神。他勇于革舊直言創新,反對復古守舊;他主張“徒竊于人之所嘗言”,而應該“出于己之所自得”,這與當今提倡的創新不啻為異曲同工。守舊是沒有出路的,這清清楚楚地表現在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在軍事上的被動挨打,在經濟上的民生凋敝,政治上的自由民主付之闕如,國家何言進步。他性喜詩律,以七古、七律成就最高。用詞簡練富有氣勢,詩風飄逸險怪兼具頗有李白、李賀風骨。寫作雜劇帶有濃厚的現實意味揭露封建社會上層的種種丑惡嘴臉,借古喻今,抒懷明志,發泄心中的郁結和懷才不得意。他的文學作品不拘繩墨,狂縱恣肆,著意于氣韻的體現,如以針刺囊,針針犀利,令人切齒,令人拍案。 徐渭一身才華如衣錦夜行無人喝彩,朗朗青天“行路”卻要秉燭而前,高標逸韻卻曲高和寡,如此的“行為藝術”,一身的不合時宜,天下雖大,哪里會有他這樣人的市場。郁郁一生,失歡失和,所幸憑一身奇才尚可依恃,所剩傲骨一身尚有正氣可秉,方能了卻殘生。走筆此文之時正值電視臺“大生活”播的“夜上闌珊”,片首歌每晚如同值守,一通噪雜,轟鳴在耳際揮之不去。喬瑜“妙筆”,好人好報、惡人惡報、功德圓滿、終成善果的城市成人童話世界版,賺足了小民以及大媽、二大媽們的眼淚,也帶給無數的小人物們恨不逢時、夜難成寐,守株待兔祈盼奇遇的氣悶。看及片中主人公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喪氣式的終成正果,再反觀400多年前的徐渭固守氣節,抑郁困苦,一生卻與快樂無緣,實感令人閉氣。思忖間悟出一個道理:生活即便不能轟轟烈烈,但既然人生如戲,既然老天爺安排把您推上了命運這條賊船,你就應該想方設法活得安逸。 二 我們可以從最新出品的《徐渭》銅章上一窺徐渭人生旅程的究竟。銅章正圖是一幅徐渭懷怨郁悒哲艾倔強的面容,這張撩撥人性極限狀態的復雜近乎于神鬼難測的表情,這種呼吸抑揚頓挫之間都有萬千變化的神情,使人看過一眼銘刻于心。銅章外形像一卷正待翻閱的古本,古色斑斕,彌漫著濃濃的書卷之氣;金屬材質的雕刻烘托出主人公超凡脫俗的氣質,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確是一枚可擊節拍案的好章。“自古艱難為一死,其實活著更艱深”。徐渭九死“一生”的人生歷程罕有其匹。他像一只驕矜的鳳凰,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欲要施展自己的抱負,然而卻得不到重用。徐渭作為“有明一人”,其胸襟氣魄,不可與常人比?v使屢挫屢敗,卻仍能赤心彌堅,愈挫愈勇,這無不緣于他哀生民之多艱的無盡悲懷和寵辱不驚,依然故我的嶙峋傲骨?v使無緣兼濟天下,也能保有生機盎然的一線命脈,雅潔高貴,不同凡俗。他的作品評點時弊很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銅章作者將其跨越嘉靖、隆慶、萬歷3朝、尷尬迥異常人的生活軌跡,用一張嬉笑怒罵“非常之臉”表現其天地間做一個正氣凜然的“半是人言半鬼聲”的“人鬼”歷程,觀之頓感滿“章”風涌雷動,心胸共鳴。他耿介其外,儒雅其里;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屢遭不幸。但任何的艱辛終不能阻止他文學才能的顯露,他用筆做投槍做匕首,在書法中放縱,在畫稿中戲謔,在戲劇里吶喊,在詩話里嘶鳴。他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蜜蜂,出路沒有,卻前途光明...... 天荒地老一文人。眼觀肖像,使我想起了晚生于徐渭之后300多年的西方的一位頗有爭議的偉人。“不經意間的想到了正如我們感到的一樣,生活對于我們來說太艱難了:它承受著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多的失望,以及無法實現的任務。我們不能沒有緩解生活之苦的良藥,……或許有三種方法:強制地轉移興趣,這會使我們對痛苦不太在意;替代滿足,這可緩解痛苦;自我陶醉,這可使我們對痛苦麻木不仁”。這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西格蒙所言。而可悲又無奈的是,徐渭的人生苦旅、我們的現實在不斷驗證著他的理論結晶。 三 銅章背圖一軸《墨葡萄圖軸》,儼然&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