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寫丹青 翡翠秀時尚--《畫圣-吳道子》紀念章品讀 |
發布日期:13-02-23 08:51:1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賈關法 |
“畫圣-吳道子”紀念章,一式兩款,一為大銅章,一為大銀章,創意新穎,工藝考究,質量精致,是沈陽造幣有限公司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
吳道子(約685-758年) ,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是唐代一位全能型畫家,畫史尊稱吳生。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作。初為民間畫工,后以善畫而成為宮廷畫師。唐玄宗賜名“道玄”,后世尊為“畫圣”,民間畫工奉為“祖師”。吳道子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草書,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其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神奇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善于在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吳道子的繪畫作品,被稱為“吳家樣”,成為歷代畫家學習的楷模。 “畫圣-吳道子”紀念章創意獨特,設計精妙,寓意深刻,非同凡響。概而言之,有三大亮點可圈可點。 一曰“從畫筆見妙思”。 紀念章的正面主圖案為吳道子造像。戴巾帽,著便服,昂首凝神,須發飄逸,一副傲然灑脫之狀。其前舉之左手,與提筆之右手,形成呼應之勢,將一代畫圣蓄勢揮毫的情態描繪得淋漓盡致、恰到妙處。隱約可見的底紋和左上浮雕的邊飾,分別為吳道子的線描人物畫《八十七神仙圖》和壁畫《地獄變相圖》。頗有意味的是,大銀章中的“畫筆”鑲嵌翡翠,創意新穎、時尚,且蘊涵妙筆璀璨、百世流芳之深意,增加了鑒賞意趣和收藏價值。背面圖案是畫圣作白描人物畫時運筆的特寫(按繪畫技法,應為中鋒運筆,側筆欠妥),及所繪仙女細部,邊飾蓮花和祥云。畫筆在正面和背面圖案上的重復出現,各其巧妙不同,乃設計匠心之所在。 二曰“借一斑窺全豹”。 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云:“自顧陸(愷之)、陸(探微)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于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于墻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又云:“吳道玄古今獨步……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道出了吳道子繪畫的驚世成就及其成功背后的秘訣,這就是不拘成法,另辟蹊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蘇東坡)。設計者以“一葉知秋”、“借一斑以窺全豹”的表現手法,通過經典名畫的局部細節,讓人們領略其藝術形象的神采風韻,并聯想其巨構的恢宏壯觀。這種造境于畫外的布局經營,足以令觀者心馳神游,其樂融融。 三曰“以對比寓深意”。《八十七神仙圖》和《地獄變相圖》,是兩個題材不同、造型迥異的經典。前者以道教神仙出行朝謁天尊為題材,表現87位神仙腳踏祥云、御風而行的歡愉情景,令觀者頓生虔誠敬仰之心;后者以描繪地獄的悲慘真相,詮釋因果報應,有勸惡從善的教化意義。當年吳道子在長安景云寺繪制《地獄變相圖》,“了無刀林、沸鑊、牛頭、阿房之像,而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栗”。可見其筆下的藝術形象,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力量。據說,“畫此地獄變成之后,都人咸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真是天下之奇聞、藝術之“魅”力也。中國道、釋文化認為,凡物有起因,必有結果,如農之播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毫無虛假。世人得福報或遭惡果者,亦皆有原因。盡管仙境、地獄之說,乃人為虛擬,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古今至理,不可不信。 縱觀《畫圣-吳道子》紀念章,既可品味文化佳肴,又能于紛繁世事中開拓一片寧靜的心境,去感悟人生,養身修性,凈化靈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不亦樂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