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花瑞松 上海印鈔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 鈔券雕刻師 第四套人民幣一元券背面主景圖案雕刻者 第五套人民幣壹佰元券背面主景圖案雕刻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鈔正面主景圖案雕刻者
花瑞松雕刻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鈔正面主景圖案
雖然廣大讀者和藏友與人民幣相伴相隨、形影不離,但是很多人對人民幣的設計和制造細節都不甚了解。6月28日,由石獅郵政分公司和石獅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國幣之魂 匠心傾城”人民幣雕刻大師石獅見面會成功舉行,本報記者對花瑞松、徐永才兩位人民幣雕刻大師做了獨家專訪,為讀者和藏友答疑解惑,聽他們講述了別樣的“雕刻”人生——
“有人說‘十年磨一劍’,而我們從事的人民幣雕刻,可以說是‘二十年磨一劍’。”花瑞松大師介紹,人民幣雕刻專業非常特別,在中國現有大專院校里是找不到這個專業的。要想成為一名人民幣雕刻師,須經過人民銀行內部培訓,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經過長年累月的磨煉,才能實現。
上世紀70年代,花瑞松本來在學校學習很好,畢業后要留校任教的。然而那時銀行需要雕刻師,他就服從上級的安排,走上了這個工作崗位,從而與鈔券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
鈔券雕刻師是一個甘受寂寞、默默無聞的職業,他們不計名利、樂于奉獻。花瑞松說,鈔券雕刻需付出艱辛努力,從業十年,我們都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學生。鈔券雕刻師的作品直接面對人民群眾,他們從事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既然國家選擇了他、人民需要他,他就心甘情愿地做一個在鈔券上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
在方寸鋼板上手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風景、花鳥和建筑,既需要能靜下心來的勇氣,也需要堅持不懈的耐力。花瑞松說,一刀刻壞,幾天甚至一個月的雕刻都會前功盡棄。為了完成一個雕刻內容,有時他們需要一直坐上8小時乃至12小時,持續不斷地持刀雕刻鍛造了他們超人的雕刻功力。
鈔券雕刻讓雕刻師充滿自豪感,鈔券雕刻師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大國工匠”。花瑞松說:“我和徐永才老師合作過很長時間。我對自己所刻的長城圖案很滿意。萬里長城彰顯著中國人民的精神,比如國歌里唱道‘血肉長城’;現在我們的軍隊強大了,叫‘鋼鐵長城’;古代長城是一項偉大工程。我們國家神舟飛船遨游太空,發射航天器探索月球和宇宙,這些都是中國精神的表現。一個人一生中能刻一套人民幣,是非常榮幸的。我刻壹佰元上的人民大會堂圖案,上面有200扇窗戶,對雕刻工藝的要求非常高,我認真細致地完成了。雕刻50周年紀念鈔上面的毛主席像也是難度很大,我依然一絲不茍地完成了任務。”每一刀都是平心靜氣、聚精會神,鈔券雕刻使每一位雕刻師的心靈都得到了洗禮和升華。
作為第一枚紀念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鈔,可以說是我國紀念鈔的“開山之作”。該紀念鈔正面主景圖案是開國大典,定格了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瞬間,展現的是億萬人民歡慶新中國成立的熱烈場景。正面主景雕刻師花瑞松通過疏與密、緊與松的線條排列,近、中、遠的層次分布,將開國大典宏大的場面、寬闊的廣場、無數面旗幟、層層疊疊的人群安排得開密有序、簡繁得當,使得一個恢宏的歷史時刻躍然在人民幣上。在雕刻毛澤東像時,花瑞松以強調人物動態、質感和神情為核心,通過交織的點線布局、清晰的明暗層次關系,使其成為一幅不可多得的人像雕刻佳作。花瑞松雕刻的大幅人物凹版《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總理形象逼真,層次豐富,亦獲得業界好評。
鈔券雕刻是鈔券設計制造的再創造,凝結著雕刻師的智慧與心血。設計師設計出人民幣樣稿后,雕刻師就成了舞臺上的演員。他們要采用各種線條和技術手段極力呈現人民幣上面的人物、風景、花鳥和建筑,這是人民幣設計制造過程中的一種再創造,其中蘊含著雕刻師的巨大勞動。
雕刻師雕出的每一幅人民幣版樣,都能印刷二十年甚至長達三十年之久而保持票面紋飾清晰,這是怎么做到的呢?對此,花瑞松大師給出了答案。他說,雕刻師刻出的鈔券鋼板是一幅鋼版畫。很多人都以為是用這塊鋼版來印刷鈔票的,其實不然。假如一直用這塊鋼版來印的話,不可能幾十年保持印出來的鈔票都那么清晰。實際上,國家是將雕刻師刻好的鋼版留存起來,作為珍貴的祖版,不會將其用于印鈔;而是采用特殊的高精度工藝,用祖版復制幾十個子版,再用這些子版依次復制孫版;復制工作完成后,就開始用孫版去印鈔,等所有的孫版都用壞了,才動用子版,這樣才能保證數十年來印出來的同版鈔票都是一樣的,都是那么清晰。
花瑞松表示,鈔券雕刻師都是國家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培養出來的,人數寥寥無幾,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鈔券雕刻是傳統的鈔券制造技能與文化遺產,值得傳承。他高興地看到眼下許多藏友熱愛并投身于人民幣收藏和投資,并寄語廣大藏友:“我是人民幣的制造者、使用者,你們是人民幣的使用者、收藏者,希望大家能深入研究和學習人民幣知識,收藏到更多的珍稀人民幣,把人民幣文化傳承好,使文化收藏事業得到更好地發展。”
(記者 尼松義 本版人物攝影:李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