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是辭舊迎新之際。想想看,庚寅虎年春節(jié),走親朋,訪好友,什么樣的禮物,既能顯示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又能體現(xiàn)對方的身份價值?無疑,金銀鋌是新穎而獨特的佳品,金銀鋌中,“恭喜發(fā)財”又值得優(yōu)先考慮。
過了傳統(tǒng)的守歲之夜,過了給老人拜年的初一初二,到初三,街頭遠遠傳來舞龍的鑼鼓聲響,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拜會親朋好友了。
把車停在樓下,上電梯,按門鈴。朋友一個意外,你也一個意外。朋友的意外,是當今社會,居然還會有如此老套的上門拜年方式。你意外的是,社交如此頻繁今天,朋友居然獨自貓在家中。相互一笑,心明肚知:當今社會,看似交往頻繁,其實不然,封閉者更封閉,孤單者更孤單。
茶是要泡一杯的,或西湖龍井,或黃山毛峰。面對朋友的疑惑,哈哈一笑,不是求朋友幫忙,也不是托朋友關照,純粹就是來走走,來問候,來送禮。說到“禮”字,當然有些俗套,但俗套中透著傳統(tǒng)的親情,偶爾為之,也未嘗不可。相對而坐,打開禮物,“恭喜發(fā)財”金鋌銀鋌,圓首束腰,金的耀眼,銀的閃亮。
先不說價值,不說意義,只是說來歷,說千百年來“錢”的前世今生。嚴格地說,“鋌”與“錢”還有那么一丁點兒距離,如同金,如同銀,雖也是硬通貨,但在使用上,還隔著那么一小層不方便。早先的“鋌”,為條狀金銀,或長,或直,或薄,或厚,本身的質(zhì)地加上圖案文字,表現(xiàn)力十足,與元寶翹兩頭鼓中間的俗氣相比,優(yōu)雅又堅實。但它本質(zhì)必定是金銀,且重數(shù)兩至數(shù)十兩不等,所以價值堅挺。取名為“鋌”,可能也出于此意。千百年過去,“鋌”的形式也“推陳出新”,也“古為今用”。從這個角度,送給朋友的,不是“恭喜發(fā)財”金銀鋌本身,而是源遠流長的中國錢幣文化。俗不俗?送禮的形式是俗的,但禮物負載的內(nèi)涵是雅的。
說到俗,生活在塵世之間,朋友相互往來,俗自然難免。新年祝福,平安第一,身體最為重要。但,健壯的身體,空癟的腰包,同樣不盡人意。孩童都懂得“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的道理。因此,大過年道上一聲“恭喜發(fā)財”,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當然,我們不能學古人,半躬著腰,雙手一合拳,然后把這大實話道出來,而是打開禮物,賣一個小關子,讓朋友猜一猜,看現(xiàn)代人如何重新演繹這說了千年還要繼續(xù)說下去的“恭喜發(fā)財”。朋友樂了,你也笑了,心照不宣,一款好禮就把兩人的距離拉得更近。
要讀明白的,當然不只金銀鋌上的篆書“恭喜發(fā)財”字樣,還要讀懂壓在“恭喜發(fā)財”之下的吉祥圖案。天與地的紋飾是用一串方孔圓錢組成的,抬頭看錢,低頭看錢,既要發(fā)財,索性直拍,索性坦誠,又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搖錢樹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寶樹,搖錢樹兩側半掛的綴英,同樣也是一枚方孔大圓錢,大俗到底,卻俗出了朋友出自心底的真誠祝福。
最后的程序,是驗明正身。什么是“正”?霸氣而不失身份的“中國金幣”4個大字是“正”,鑄造年代“公元二〇一〇年制”是“正”, 吉祥紋飾環(huán)繞的中國金幣總公司標志以及“CGCI”4個英文字母是“正”。這是品牌的體現(xiàn),也是價值的體現(xiàn)。當然,最重要的,還要看清“純金(銀)××克限鑄××鋌”銘文,多與少,都是朋友在你心中的份量和位置。
看至此,“恭喜發(fā)財”金銀鋌寄寓的所有內(nèi)涵,全部展現(xiàn)出來。朋友笑了,你也笑了。這時的笑,已經(jīng)非常輕松,如同窗外一層層加深的暮色,水到渠成。
于是,擺酒。于是,上菜。哥倆好久沒有這樣心貼心地在一起喝一杯了。那么還等什么,把杯子舉起來,滿上,干!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