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基仁:韓日足球拷問中國體育之路 |
發布日期:10-07-01 06:32: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繼韓國隊折戟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后,日本隊又遺憾地點球大戰負于巴拉圭隊,無緣八強,但這是亞洲球隊在本土之外首次有兩隊同時進入十六強,殊為不易。韓日足球完成了亞洲足球的救贖,在世界足球版圖上擴充和加重了亞洲足球的疆土、色塊和分量。 中國體育對比韓日體育,如果用奧運會、亞運會的金牌數、獎牌數作為標尺,那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別。但是,恰恰在更能體現體育影響力的職業體育尤其是足球方面,中國足球遠不如韓日足球。僅僅是這塊短板,就足以讓我們在北京奧運會上的51塊金牌黯然失色。 職業體育是當今體育的制高點,而職業足球又是職業體育的制高點,南非世界杯的全球狂熱再次印證了這個規律。丟失這個制高點,中國體育很難說已經超越了韓日體育,更不用說超越歐美職業體育強國。 北京奧運會,讓我們自豪和喜悅;而韓日世界杯,尤其是近鄰韓日的實力和成熟度,則讓我們震驚、慚愧和反思。以前我們總覺得中國足球與韓日足球的差距也就一層窗戶紙,但南非告訴我們,這層紙已經變成了一堵墻。 中國體育多年來一直采取“避實就虛”的發展戰略,從世界影響小、別人不愛玩的項目入手,四處開花,廣種薄收,能多撈一塊奧運金牌算一塊。這種戰略也確有成效,中國在奧運金牌榜上的席位從26年前的第四升至北京奧運會的第一。但恰恰就在這26年中,職業體育迅猛發展,世界杯、歐洲足球五大聯賽、網球大滿貫賽、NBA等職業賽事不僅攏走全球絕大多數體育迷的人氣,而且帶動了以體育競賽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的崛起。 我們以前不甘心天天喝粥,現在終于吃上飯了,但抬頭一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對手又開始喝粥了。現在天天吃飯的并不比天天喝粥的更有面子。當我們終于可以用奧運金牌跟世界對話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個世界的奧運金牌已經大幅貶值,不再是至少不全是大家可以拿來說事的籌碼了。 韓日在此方面比我們先知,他們的奧運金牌可以少拿,但國足闖入世界杯十六強,其美譽度和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他們在奧運金牌方面的損失。巴西在奧運會上金牌數排不進前十,但他們有足球,一個桑巴足球就足以讓巴西譽滿天下。 在北京奧運會后,我們再熱衷于玩“奧運金牌總數”的游戲已經沒多大意思了,中國體育不能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玩別人不玩的、玩剩的運動項目了,投入與收獲不成正比,F在應該摒棄“避實就虛”的戰略思路,改打攻堅戰,下力氣發展全球影響力大的職業足球、職業籃球、職業網球等職業體育,不僅提升中國體育的品質、實力和影響力,而且借助職業體育拉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使其獲得極好的“造血”功能,讓體育不再是國家的“燒錢”工程,轉而成為“掙錢”工程。 當然,發展職業體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長,不能豪賭國家隊,而是應該打好普及基礎,重視青少年培養,改革那些阻礙職業體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就像韓日足球一樣,認定目標不動搖,不空談、不折騰,老老實實踢球,踏踏實實積累,才能有朝一日到世界杯賽場上向豪強發出挑戰宣言。(許基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