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快速變富閑族的十種可能 |
發布日期:08-12-31 08:23:0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導讀:這是一個講究投入回報成正比的時代,可以窮,可以忙,但絕不可以窮忙。出入高級場所,一身“大牌”行頭,卻極有可能是耗盡整月薪水換來的虛假繁榮。披星戴月的忙碌,有沒有得到自我滿足先不說,荷包總不見鼓起,總不至于天天“窮忙”還垂頭喪氣吧,是時候選擇改變這一切了! 測試 你是“窮忙族”嗎? 1.一周工作超過54小時,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內未曾加薪。 3.三年內未曾升職。 4.薪水很低,到月底支出很是艱難。 5.積蓄少,無力置產。 6.工資不低,但花錢很大手筆。 7.收入不低,但內心沒有安全感。 以上7項,如果你有2項或者2項以上,你屬于“窮忙族”了! 典故 有一個樵夫每天砍柴賣柴,上山砍柴,下山賣柴,就這樣過了很多年。有一天,他走到一棵大樹下,放下柴,停下來休息。他的伙伴走過來催促他說:“走了,走了,趕快上路了。”他跟他的伙伴說:“等一下,我還在等我的靈魂跟上我。” 而如今有很多人的狀態卻是:陷入忙亂的生活、工作中無法自拔,一邊在忙活著,一邊空虛感嘆著,不知道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哪里。 中國字很有智慧,這個“忙”是會意字,一個人“忙”的時候代表什么?(豎心旁一個亡)心會死亡,會不敏感,體察不到別人的需要。所以人一忙,頭腦就不清楚,而“忙”到最后也就“盲”了,忙到最后看不到親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這樣的人生繼續走下去,忙了幾十年,結果家庭也不和樂,身體也搞壞了,自己感覺這么拼命,怎么會走成這樣,真是心里一片空空,茫然不知所措,到底人生應該怎么走才對?這樣窮忙的人生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從古至今,關于“窮” 和“富”的話題從來不會被貼上束縛的標簽。從爺爺輩兒開始,講的故事就是無惡不作養尊處優的地主老爺如何欺民如何悠閑,長工農民如何吃苦如何耐勞卻朝不保夕披星戴月日日操勞,這是多數故事中矛盾的對立面——衣食無憂的富閑與靠天吃飯的窮忙。 聰明的孩子會問一句:“為什么工作的沒飯吃,不工作的還能被人伺候?老師教的勤勞致富了嗎?”而多數孩子則會莫名對那位吃糧不勞動的老爺嫉惡如仇。 直至今日,看了太多關于富家女的大手筆生活或是在與有錢有閑有貌的女士擦肩而過后,多數人對她們的結論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以此來慰藉自己尚不平衡的心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總資產55億元的首富陳麗華,貧寒起家一路輾轉;能歌善舞漂亮80后的達貝妮幾年時間資產過億,她們都何來家族? 張俞吟“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道盡了悲涼,養蠶人卻穿不上綾羅綢緞,教科書上的解讀卻只說這是欺壓平民、世道蒼涼的現象,只有“同情”的“移情”,卻無合理的激勵,不禁想問:這就是制度,就是游戲規則嗎? 今天,“養蠶”卻無綾羅,這樣的事是不被鼓勵的,甚至是不被同情的。市場越開放就相對越平等,單純機動的重復會被稱作缺乏“經營意識”。成名可以經營;名聲的好壞可以經營;甚至連嫁入豪門都可以經營,更何談自己的生活與感情。 “窮忙”和“富閑”是對立面,“窮”對“忙”,“富”對“閑”,很多“窮忙女”是在拿青春當賭注,希望自己今天的“美麗”明天就能在市場上有個不錯的“回報”;而多數“富閑女”則是在拿智慧當籌碼,既不可替代又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怎會輕易變現。 而這個過程最需要的就是兩點:耐心和堅持。 因為如果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回報和積極的反應,多數人會喪氣或是放棄。古語有云:“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若青山看你不嫵媚,難不成你看青山就憎惡了嗎? 這些,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