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貴金屬珍稀幣概念淺論

        中國錢幣界 16-05-25 16:58:47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在圈子里,“老精稀”這個概念已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盡管不乏質疑之聲,但至目前,仍未見有系統的論述以圈點該概念的不足之處,或局限之所在。筆者以十多年現代貴金屬幣的經營和現代貴金屬幣的學術探研,猶感“老精稀”概念的諸多局限,其不符時代發展需要的特點已經越來越明顯。對此,筆者在闡述其局限性的同時,提出現代貴金屬“珍稀幣”的概念,擯棄“老精稀”側重發行時間和發行量來論珍貴,全新提出從設計、工藝、發行量、收藏度、歷史意義等方面來綜合考評紀念幣的珍貴程度,力求做到客觀、合理,經得起時代發展的檢驗。此文僅為拋磚引玉,若引得方家點評一二,則榮幸之至。

          “老精稀”概念早已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新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始于1979年,迄今不過30多年的歷史。因此,國內收藏界以2000年為分界線,將2000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統稱為“老精稀”幣。又有稱2000年前金幣發行量在2000枚,銀幣在3000枚以內的金銀紀念幣為“老精稀”。這個論斷一直是貴金屬紀念幣里的價值風向標。

          我們把“老精稀”概念拆解一下,其要點有二:一是2000年是一個節點,即2000年后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必定不是老精稀;二是金幣發行量需要在2000枚以內,銀幣發行量需在3000枚以內。也就是說2000年之前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其發行量如果不在這個區間,那么就稱不上稀了。可以看出這個定義對“稀”的限制是非常武斷的。近些年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消費能力的增強,我國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也早已不是為了創收外匯了。國家“藏金于民”的思路,以及中國老百姓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大幅度提升,都使得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量比當初的發行量已經有天壤之別。當初的3000枚或者2000枚當然是稀少的量,但是相比之后的需求量與發行量而言,即使是定量在20000枚、30000枚,那也已經是非常稀少的量了。因此,“老精稀”概念在量上的界定是缺乏前瞻性的。

          而2000年,則是對“老”的一個界定,只有2000年前發行的才是屬于“老”的范疇。但是,隨著發行時間的不斷延續,這個“2000年”是否也應該往后挪挪呢?因此,這兩個界定,都是沒有以發展的、歷史的眼光去看待中國貴金屬幣的發行,這使得很多優秀的幣種都無法列入“老精稀”范疇,許多品種的價值受到極大的約束。

          由此,我們發現這個關于“老精稀”的論斷,已經不僅不能真正評價貴金屬紀念幣的價值,還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人們對珍貴品種認識的一種概念障礙。因此,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經歷三十多年的巨大發展的今天,是非常有必要對這個概念進行徹底祛魅,從而營造符合規律、符合時代發展的意識范疇的。

           “珍稀幣”概念的提出是勢所必然。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從1979年發行以來已經有35個年頭,發行規格已達數千種之多。這些紀念幣,從各個時期來看,都真實反映了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尤其是早期發行的品種,因為國家經濟實力不強,百姓生活還不富裕,所以發行量非常小,主要承擔的職能是創收外匯。因此,早期紀念幣基本流落海外,許多品種在國內鮮有所見。這些幣種無論發行量是否超過“老精稀”所界定的范疇,都是非常珍貴的。但是也會有種種原因,導致珍稀品種的價格與價值不符。

          因此,“珍稀幣”概念,不僅要去除“老精稀”概念對時間與發行量的武斷界定,還需把幣種的實際價格與真正價值相區分。我們所說的“珍稀”注重的是幣種本身的價值,這是不隨市場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表現的是穩定的屬性。而價格表現的則是一時的市場供求關系。從這個層面講,“珍稀幣”概念的提出,是符合價值規律的,它要求我們去關注紀念幣真正的價值,而不是一時哄抬或一時低價拋售的實時價格。

          談及此,想起1994年開始發行的“麒麟系列”,這個系列無論從發行時間還是發行量看,都該屬于珍稀品種。但它在整個金銀幣板塊里價格都算是比較低的。其作為圈內公認的精品品種,其價格與價值是明顯不符的。比如同樣是1/2盎司的金幣,差不多的品種已上5萬塊,而它仍在2萬左右徘徊,如遇上行情蕭條,那么掉價會更快,導致該系列里不乏幾千元的品種。對于麒麟幣的這種境遇,有業內人士曾分析說:麒麟板塊之所以沒太多人炒作,因為它的貨源主要集中在美國,早期發行金銀幣主要為了賺外匯,對外發售,國內如果現在把價格炒高等于白白給老外送外匯。這個解釋,有一個致命的地方,就是把貴金屬紀念幣的價值建立在“炒作”之上。但是別忘了,能炒高,就一定能暴跌,價格只是一時的,不變的是價值。無論麒麟系列貨源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它的價值始終存在。

          因此,“珍稀幣”不會排除“麒麟系列”,不會因為它目前的市場價格處于低位,而成為普通幣種。因為,“珍稀幣”烙上的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本身應該具有的價值徽章。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珍稀幣”概念打破局限,真正發掘珍稀品種。

          在今天,我們提出“珍稀幣”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去除“老精稀”概念里太多的人為因素,把人為限制的框框給去掉,讓中國貴金屬幣中那些珍貴卻沒能進入“老精稀”范疇的品種都能夠嶄露頭角,真正展現出其應有的價值。

          以下是筆者經過多年深思所建立的“珍稀幣”王國,供大家磚拍:

          一、“珍稀幣”之“珍”,即珍貴,意指珍品、精品。因此,我們提出的“珍”,與發行量的關系不大,與發行時間也沒有多大關系。而那些從幣面設計到工藝制作,從題材特色到集藏美譽度等等方面都獲得較高水準的幣品,我們則都把它們列入“珍”品范疇。而這樣的幣品,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是不乏代表性品種的。比如“中國佛教圣地系列”金銀紀念幣里,五臺山2oz文殊菩薩銀幣,普陀山5oz毗盧觀音金幣等等,都是近些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無論是題材還是設計制作,市場美譽度極高。這樣的幣種就應該列入珍品級別。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五臺山2oz文殊菩薩銀幣

          二、“珍稀幣”之“稀”,即稀少。當然,這個“稀”再也不能以“2000枚”、“3000”枚這樣的量去定義了。關于量,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而不能以局限性或固定的思維去考量。這一點,我們在談及“老精稀”關于“稀”的武斷定量里已經有詳盡的解釋。因此,我們提出的“稀”是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考量的,它不可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它只能提供一個相對的參照。比如普陀山5oz毗盧觀音金幣發行量是3000枚,但與當時的需求情況看,這個發行量是相當稀少了。而五臺山2oz文殊菩薩銀幣盡管發行量在10萬枚,但由于其設計的藝術性,國際大獎的提名,題材等因素,其珍貴幣種的屬性已經無可爭議。而這兩枚幣的發行量與“老精稀”的“稀”可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也可看出提出“珍稀幣”概念的急迫性了。這個“稀”需要我們以與時俱進的眼光去分析、去考量,而不是要一刀切劃出個涇渭分明來。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普陀山5oz毗盧觀音金幣

          價值的多元化,是時代進步的特征之一,也是人類認知史的進步表現。

          從上述,我們確定“珍稀幣”的“珍”與“稀”需要以發展的、價值多元的角度去看。任何事物,如果給予非常局限的標準去衡量,必定是對該事物的一種偏見,是對其價值的一葉障目。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是中國錢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迄今發行三十余年,它們的價值有待我們去研究、去發現、去保存。

          界定是否是珍稀貴金屬幣似乎沒有統一的說法,我們不妨就丟開許多的條條框框,以全新的格局重新進入這個王國。從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的收藏和投資雙重屬性看,在鑒別是否為珍稀幣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    歷史價值。

          設計是否有時代特色?是否反映了時代風貌?是否在錢幣發展歷史中具有標志性的意義?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名人、中國重大事件等的特殊載體,它賦予金銀等貴金屬以歷史、文化、時代等內涵,由此,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成為了時代的名片,成為了與世界藏友交流的一塊重要陣地。比如中國第一套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其包含的歷史價值、史料價值,都是其它紀念幣所無法比擬的。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二、社會地位。

          是否獲得過國際國內的設計制作大獎?是否獲得過國內國際具有極大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專業獎項?能夠獲得國際級的設計制作大獎,是每一個國家錢幣設計師和國家造幣工藝都夢寐以求的,它是一個國家錢幣設計和造幣技術達到世界級水準的重要標志。我們國家早在1982年,王福德老先生設計并參與雕刻的1982年壬戌(狗)年銀幣便在美國《世界硬幣新聞》雜志和克勞斯出版公司聯合舉辦的世界硬幣大獎賽中,榮獲1982年度“最佳克朗幣”大獎。之后,也屢有作品入圍世界級獎項。這些獲獎的紀念幣在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發行史中具有著重要意義。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三、創新品質。

          設計與工藝是否有較大的突破與創新?這是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設計與工藝是貴金屬紀念幣的兩大支撐,經典的設計可以成就一個品種的恒世價值,比如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其經典的設計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奠基了永遠的影像。而在工藝創新上,比如青銅器是國之重器,在現代的造幣工藝技術下,怎樣展現青銅器幾千年時間的沉淀之美,這就亟需工藝上的創新。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3組)1公斤銀幣獨特的工藝創新和恰當的歷史滄桑感,讓現代技術和古老文明在這枚錢幣上相遇、對話,它的收藏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一枚紀念幣的價值。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3組)1公斤銀幣

          四、群眾認可度。

          是否獲得了較高的集藏美譽?載譽而歸,這是人類普遍的情結。一枚錢幣,如果擁有了業界和藏友的極大美譽,那么,這枚紀念幣肯定擁有著其非凡的藝術魅力,這樣的紀念幣當然是極為珍貴的了。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視野也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發展到現在,我們的集藏與投資必須關注以上這些元素。因為,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幣種的價值坐標。所有這些要素在這個坐標中的位置都不同,但它們一起構成了這個幣種的內在價值。因此,我們在界定這個幣種的時候,不能光看它的發行量和發行時間,而要綜合地去考量它,這樣的考量才會客觀、公正、公平,這樣才不至于埋沒了許多珍貴的幣種。

          “珍稀幣”概念倘能一滌“老精稀”概念對中國貴金屬珍貴幣種所造成的莫大的局限與狹隘,便是對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做出了一點點貢獻,則于愿足矣!(作者:浙江易金集團董事長俞吉偉)

        作者簡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俞吉偉先生為中國錢幣學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金幣市場專業委員會委員,同時,還是浙江易金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鼎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吉偉收藏品養護有限公司董事長,并兼任寧夏金絲路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顧問團總顧問。此外,俞吉偉先生在打造幣章行業全行業鏈的同時,還投資淺絳彩瓷等藝術品領域,本人擁有較為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

        來源:《中國錢幣界》2016年總第17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