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因在“鴉片戰爭”中被打敗的大清政府,被迫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其中第三款規定:“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理及存守所有物料。今大清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自此,香港被英國割占一百五十余年,到1997年才回歸祖國。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初,采用英國的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使各地的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及中國大陸的銀圓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后來,香港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于1862年7月正式宣布香港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采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一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1863年4月,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從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圖一)及1仙、1文銅幣。
1866年英資香港鑄錢局得到英國政府授權批準,在香港設立了英國皇家造幣廠分廠,鑄造發行香港本埠的流通錢幣,經營運作僅僅兩年,便因財務虧損于1868年停工,全部鑄幣機器設備賣給了日本造幣廠。
圖一
1866至1868年香港鑄錢局鑄造發行的錢幣,全套有四種銀幣壹圓、半圓、貳毫、壹毫和一種銅幣伍仙。其特征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QUEEN)帶冠頭像下無H字母。其后,繼由英國皇家造幣廠鑄幣,直供香港流通使用,其區別是英國女王帶冠頭像下有H字母。1867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鑄錢局,設計鑄造了“上海壹兩”銀幣(有射線版和無射線兩版別,后者更稀罕),其典型英國風格幣貌,遭人詬病,未獲大清政府批準發行。入市不久便銷聲匿跡,存世稀罕,曾是中國銀幣四大天王之一。
香港本埠鑄造的這套錢幣,發行流通時間短,存世稀罕。是香港本埠最早鑄幣的歷史見證。現將香港本埠早期發行、公開亮相拍賣成交的銀幣資料整理如下:
一.1864年香港一毫 完未流通 香港鮑德溫-馬德和2014年夏拍編號600 成交價USD 11800
二.1866年香港半圓 PCGS PR66 香港鮑德溫-馬德和2014年夏拍編號603 成交價USD 106200
三.1866年香港壹圓 極美品 香港鮑德溫-馬德和2014年夏拍編號608 成交價USD 22400
四.1873年H香港貳毫 完未流通 香港鮑德溫-馬德和2014年夏拍編號602 成交價USD 6490
五.1876年H香港貳毫 PCGS MS65 SBP香港2015年春拍編號10045 成交價USD 5378
筆者曬出收藏的香港貳毫銀幣,與泉友同好分享交流。
一.1866年無H香港貳毫 (香港鑄錢局鑄造發行)(圖二)
圖二
二.1880年有H香港貳毫 (英皇家造幣廠鑄造發行)(圖三)
圖三
作者:余家貴
來源:《中國錢幣界》22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
http://www.ccbczpx.com/News/qbdjbd/15152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