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但這個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他來的時間,也早得讓人驚訝。關鍵是,離開中國之后,他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四處傳播,以至于世界知曉。他是中國人民的使者。因此,多少年之后,中國現代金銀幣發行,仍不能把他忘記。他的名字,叫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22克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馬可•波羅在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上,有多個與眾不同之處:“馬可•波羅”第一次亮相,是在1983年,這也是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發行史上,第一套涉及外國題材的紀念幣;1983年的“馬可•波羅”金銀紀念幣是“人物”選題首個以單元形式亮相的人物。在這之前,雖然孫中山也有上過金銀紀念幣,但真正以單元形式出現,則是1986年的“孫中山誕辰120周年今年銀幣”,晚于“馬可•波羅”的1983年;“馬可•波羅”又是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人物”選題中,單元形式出現頻率最高的外國人物,分別于1983年、1992年、1993年先后3次亮相。與“孫中山”基本打了個平手;1983“馬可•波羅”22克銀幣(宋文元、宋津民、劉宏偉、王福德、李小川設計雕刻),在《世界硬幣新聞》雜志和克勞斯出版公司聯合舉辦的“世界硬幣大獎賽”中,榮獲1983年度世界硬幣大獎“最具歷史意義幣”獎,這也是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外國題材首獲世界桂冠;1983年發行的“馬可•波羅”為兩金兩銀,1992年為單銀幣,1993年屬于增發,又推出1金1銀兩枚。同是“馬可•波羅”選題,1983-1993,前后跨越11個年頭,這在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發行史上,也是獨一無二。
中國發行“白求恩到達中國6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加拿大發行“白求恩到達中國6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單獨再次榮登中國現代金銀幣的外國友人,是毛澤東“老三篇”中專門介紹的白求恩。“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既然毛澤東都給予如此之高的評價,白求恩享受與馬可•波羅同樣的“小灶”待遇,也就不足為奇了。“白求恩”銀幣切入角度也很特別,是紀念“白求恩到達中國60周年”,以此為題的金銀紀念幣,前肯定無古人,后恐怕也極少有來者。“白求恩”的另一獨特之處,是與加拿大聯合發行。在中國現代金銀幣發行史上,中外聯合發行金銀紀念幣,這也是一個首創。加拿大“白求恩”銀幣的構圖,突出的是加拿大志愿者,其中白求恩坐于馬上,很自然地成為其中的主角,而其后置背景,以延安地標性建筑寶塔山,時間、地點、人物,全部交待得清清楚楚。兩枚同是重量為1盎司的“白求恩”,中國設置的面額為10元(人民幣),加拿大的面額為5元(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