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三國演義、京劇藝術金銀幣之周瑜 |
佳配小喬遇知音,溫文儒雅統千軍。
借以東風燒赤壁,鼎足江南慰先君。 周瑜是東吳的軍事統帥,英俊有才,是著名的儒將。他與孫策交好,后輔佐孫權,受到重用,任大都督之職,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大敗曹操,保住了孫氏基業,并由此確定了三足鼎立之勢。
周瑜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被塑造成了一個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的小人,這與羅貫中有意抬高諸葛亮、美化劉備集團的思想傾向有關,但無論怎樣貶低,他率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的事實卻無法改變,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對周瑜進行了歌頌和贊賞。在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吳國的君臣們集體亮相,分別將孫權、周瑜、魯肅和孫策作為四枚1盎司銀幣的主題人物,表現了這幾位三國英雄的壯志豪情。
孫策是讓東吳崛起,雄踞東南一隅的關鍵人物,周瑜則是輔佐孫權坐穩江東,使吳國迅速強大起來的重要謀臣和將帥。銀幣上的周瑜,還原了一代名將的勃勃英姿。只見他立于水寨瞭望臺上,身披戰袍盔甲,手執令旗,正在密切觀察著曹軍的動向,他的身旁是迎風飄揚的“帥”旗和一串紅燈籠,腳下是帆檣林立的戰船和高豎的“周”字旗等。東吳雖然在人數和艦船數量方面不如曹軍多,但軍士大都是南方人,熟識水性,精練強悍,再加上周瑜治軍有方,軍民一心抗曹,在地利、人和上,已經占了優勢。周瑜遠眺處,是長江北岸曹操的水寨和戰船,船大帆闊,看似規模龐大、堅不可摧,實則是不堪一擊,一把火即可了賬。從“帥”字旗和衣角飄起的方向看,風是從長江北岸吹來,周瑜沉著冷靜,嚴陣以待,只等東風刮起,便揮軍直搗曹營,“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延續孫氏在江東的統治,以告慰孫策的在天之靈。
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幣(第3組)“群英會”金幣上,還塑造了周瑜在京劇舞臺上的戎裝像,此時的他身穿蟒袍玉帶,頭插雉雞翎,英武瀟灑,器宇不凡。
![]() 第4組中的“蔣干盜書”銀幣上,周瑜則身著居家便服,文人打扮,面相俊美,風流儒雅。這兩枚幣,非常精妙的將京劇舞臺上的周瑜作了風格迥異的刻畫,再加上金銀幣特有的內在屬性,因此深得京劇戲迷及錢幣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周瑜是東吳難得的將帥之才,文武兼備,儒將風范,為孫氏基業的鞏固和壯大,為江南的安定和富足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六歲便撒手人寰。如果再給他二十年時間,說不定能夠輔佐孫權統一天下,開創萬世基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