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不該產生的疑云(丁一) |
發布日期:11-04-18 08:44: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一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4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近期筆者有幸看到了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中國名片人民幣》,此書封面裝幀簡潔、明快,淺白色的主色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本三百五十多頁的新書,通篇字體新穎,字的筆劃精細,有時代感;全書排版有創意,每頁“天”、“地”空間充裕,印刷質量上乘,真可謂是一本新書、好書。 通覽了全書,筆者認為書目排列按歷史年代,有特殊的體例,重點部分突出地用照片和灰底以鏈接的方式敘述,引起觀者的注目。 作為一名不甚了解印鈔工藝的錢幣愛好者,從這本書中獲取了大量的有價值的信息。從錢幣項目的確立,到設計、制版,從中經歷了太多的嚴格的工作程序。國家領導人對中國印鈔造幣事業的關懷與重視,通過本書的敘述,加上細節的描寫,真是躍然紙上。 本書的最大優點是全面、濃縮、精致,能讓一名門外漢,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知道造幣人的辛苦,了解他們的聰明才智,佩服他們的設計能力,感謝他們的勞動。 在觀賞、反復閱讀本書的同時,又一個感覺逐漸地占了上風,總覺得有一些地方不協調。 本書的第194頁下方明確指出:“第四套人民幣決定在鈔票紙中采用轉固定人像水印來作為新的防偽技術。這項技術是我國沒有的,對鈔票紙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边@段文字明確了鈔票紙固定人像水印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根據本書的編排體例,從第一套人民幣開始,就明確鈔票設計者和雕刻者的名字。例如:第7頁就有如下敘述:“在1947年底之前,王益文、沈乃鏞就設計出了反映解放區工農業生產情景的票版,……。”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雕刻也有明確的敘述,例如第71頁:“1952年,國家設計第二套人民幣時,吳彭越承擔了2元券,5元券(改版后)的正面主景雕刻任務!逼渌,例如第三套、第五套都非常清晰地明確了設計雕刻者的作品及姓名。例如:第151頁“10月,中國人民銀行黨組選定了天安門水印圖案,正式原模由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技術人員袁榮廣、鄭新臣刻制;”第191頁至193頁,更是明確了設計者,凹印雕刻名單細目。第255頁至256頁也是明細地確認凹幣和水印作者。 經過筆者認真核對,比照后發現:第四套人民幣的水印作者書中不詳。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