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5元于1969年10月20日發行,大小為142mm*63mm,正面主景為煉鋼工人生產圖,背面主景為露天采礦圖,有“國旗五角星”的滿版水印。該紙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由侯一民繪制素描圖,由吳彭越雕刻;背面主景圖案由侯一民繪制素描圖,由鞠文俊先生雕刻,均使用凹版印刷而成。5元紙幣是中國紙幣中的精品,曾經在國際錢幣評比中獲獎,被各國印鈔界譽為最佳鈔票。
須知道,由于“大躍進”及犧牲農業而發展工業的政策,加之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足,我國于1959-1961年間發生了三年自然災害,全國陷入一片“大饑荒”。5元正、背面主圖均采用了凹版印刷,在那個年代已經極為難得。因為印鈔設備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另外,對雕刻師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須以一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作為后盾。
二
5元正面主圖是由我國著名雕刻大師吳彭越老先生雕刻完成的,吳老被喻為紙鈔雕刻界中的“大熊貓”。吳老在雕刻這版“煉鋼工人”時,將自己全部的心血及感情融入到了作品當中,這和當代紙鈔所普遍采用的計算機制版有著本質的區別。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煉鋼工人”雕刻主圖極富有動感,背景底紋如同鍋爐內部所發出的耀眼光芒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同時,這一束束光芒與工人整體的姿勢是一致的,它反映出的是永往直前、開拓進取的革命精神。(抓革命、促生產)以上所說的這一切,如果沒有平時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將是難以想象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雕刻師不僅要觀察生活,還要懂得生活,使自己成為生活中的演員,而吳老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人覺得遺憾的是,雕刻大師吳彭越老先生已于2008年去逝,這對我國的錢幣雕刻事業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背面主圖的“采礦作業圖”是由我國著名的錢幣雕刻大師鞠文俊老先生完成的。從圖中可以看出,作者采用由近及遠的寫實手法,較好地表現了采礦作業的縱深比例。該雕刻主圖被喻為我國印鈔界的精品之作。當然,這一切也同樣來自作者平時對日常生活的仔細觀察。老先生的代表作品不僅包括這張采礦作業圖,同時還包括三版1元背面的“天山放牧圖”、2元背面的“鉆探石油圖”、10元背面的“天安門廣場圖”、2角正面的“武漢長江大橋”等。老先生的作品,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采用由進及遠的遠景寫實手法,作品本身顯得空靈、意味深遠、同時作品還傳達著和諧的精神。
附圖1:天山放牧圖,從一個側面傳達了毛澤東時代開明的民族政策
附圖2:武漢長江大橋。我在武漢生活了數十年,當然對這里有著很深的感情。“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