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NANJING DAILY
壹元紙幣上的女拖拉機手是個勞動模范,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
壹角紙幣上的州長為人低調,從未向人提及他的頭像上了人民幣
侗寨“一枝花”趕集時被人攔住畫了像,多少年后才知自己頭像上了人民幣
在電子讀物出現以前,出版“報紙”皆離不開“紙”,凡“報紙”皆選用“紙”作載體。“紙”與“報紙”的關系猶如“皮”與“毛”的關系。然而,在紅軍早期創辦“報紙”時,因為紙張緊張,紅軍中的“新聞人”竟然別出心裁地選用又大又厚的油桐樹葉作載體,把版面內容“印”在油桐樹葉上,這就是紅軍中的“葉報”。
“葉報”出現的特殊歷史背景大致如下: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圍剿總司令,任命號稱“鐵軍”的國民黨軍第18師中將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采用“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發動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面對強敵的進攻,毛澤東運籌帷幄,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戰術,于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在龍岡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9000余人,活捉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張輝瓚,給敵人以致命打擊。
紅軍取得龍岡大捷的當天,魯滌平在發給蔣介石的電報中無可奈何地哀嘆:“龍岡一役,十八師片甲不還。”這一輝煌戰果使親自指揮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作戰的毛澤東十分興奮,他詩興大發,揮毫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不朽軍旅詩詞《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在詩詞前半部分毛澤東寫到:“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活捉國民黨軍第18師師長張輝瓚在當時具有特別的意義。于是,紅軍部隊中眾多宣傳員皆爭先恐后地想把活捉張輝瓚、取得龍岡戰役勝利的特大喜訊迅速傳播出去,讓更多的紅軍官兵及根據地的人民群眾盡快知道這個消息。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國民黨軍隊長期的嚴密封鎖,當時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根本買不到紙,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