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銀行鈔票
昨天,記者發現了歷史上揚州第一家地方商業銀行和大銀行印制的紙幣,這也是揚州歷史上唯一的鈔票。這是一張大清宣統元年(1909)揚州和大銀行的伍圓紙幣,由上海華商集成圖書公司印制,票幅163毫米×103毫米。揚州和大銀行深受揚州商人和百姓信任,客戶紛至沓來,存款、貸款、匯款業務均相當發達,就連當時的兩淮鹽運使司也將巨額資金存入該行。
宣統元年(1909)
揚州出現首家本土商業銀行
揚州和大銀行是揚州歷史上第一家地方商業銀行。據市檔案館館藏《揚州金融志》記載,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陽湖(今常州)人莊燾邀約常熟翁順孫、翁庚孫兄弟,揚州包國麟、包國鳳兄弟,揚州郭增榮,鎮江趙宗堯、湯炳等人集資創設和大商業兼儲蓄銀行有限公司,議定股本總額大洋三十萬元,每股五十元,首付十五萬元,獲清廷度支部批準成立,同時呈報農工商部備案。
宣統元年(1909)三月三十一日,該行的注冊資本經江都縣令驗資確認無誤,并由揚州各岸殷實鹽商出面擔保,連同公司詳細章程、董事花名冊等材料,由江都縣令一并呈報兩江總督和度支部查核。該行于同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開業,總行設于揚州左衛街(今廣陵路),又在外埠南京、鎮江等地開設分行。
和大銀行開業初期,因其是本土銀行,又得到朝廷認可和各大鹽商擔保,因此深受揚州商人和百姓信任,客戶紛至沓來,存款、貸款、匯款業務均相當發達,就連當時的兩淮鹽運使司也將巨額資金存入該行。同時,和大銀行還另設專用儲蓄柜,為客戶提供小額資金的存儲服務。鑒于揚城市面上使用的各埠銀兩成色不同,為了便于商戶和百姓使用銀兩,遵照大清銀行章程,和大銀行在行內自設庫房,代商民銷鑄寶銀及存庫、交庫等業務,一時間風光無限。
發行唯一的揚州鈔票
因辛亥革命擠兌風潮倒閉
和大銀行不僅是揚州本土首家商業銀行,還曾經發行過歷史上唯一的揚州鈔票。晚清時期,鈔票的發行權并未統一于中央銀行,各商業銀行均可向朝廷申請發行鈔票,按面值兌換銀元和銅元(銅板),也稱為銀元票和銅元票。據史料記載,當時和大銀行發行橫式“通用銀元票”三種,面值為一元、五元和十元,豎式“當十銅元票一百枚”一種。雖然此后交通銀行揚州支行也曾在鈔券上加印揚州地名,但真正由揚州本土銀行發行的鈔票卻僅此一種,可以說這是歷史上唯一的揚州鈔票。
記者看到了歷史上唯一的揚州鈔票。這是一張大清宣統元年(1909)揚州和大銀行的伍圓紙幣,由上海華商集成圖書公司印制,票幅163毫米×103毫米,正面為黃色底紋、綠色圖案、黑色文字。上部為二龍搶珠圖案,龍之氣勢極具神韻,龍下為“揚州和大銀行”行名,中間為和合二仙圖案,二仙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盤,取和諧合好之意,以圖吉利,二仙中間為“伍元”面額,右邊直書二行“大清宣統元年四月開辦”、“憑票即付”字樣,左邊直書二行“執此為照”、“和大銀行永遠通用銀元”字樣,下部橫書“各埠本行經理處此票一律收兌”。四周均為荷葉、浮萍組成的邊框,頗有江南水鄉之特色。背面為淡紅色底紋、綠色圖案。上部為二鳳凰圖,中間為行名和面額的英文及英文說明,下部左右為二花卉圖,印制極其精美。
“揚州和大銀行”壹百枚銅元票,長206毫米,橫103毫米,票系直型。正面秋香色,背面橘紅色。此票的上方亦印著和合二仙圖案,下方為人物風景邊框,框內上方印有“和大銀行”四個大字,下印“認票不認人”,即此票持有者如有遺失不能掛失,下方直印“憑票發當十銅元壹百枚整”,在“壹百枚”的字樣上蓋有圓形“駐清和大銀行經理處”朱章,專為防備涂改金額而蓋。票右側印有編號,左側印“宣統元年四月日”,下蓋“駐清和大銀行經理處”長方朱章。此票的背面四周印雙龍和云水圖案,中間長方框內直印“揚州和大商業銀行”字樣。
然而,僅僅兩年之后,和大銀行便因辛亥革命擠兌風潮轟然倒地,連帶揚州其他錢莊、票號、鹽號的銀根也全面吃緊,由此揚州近代史上出現了一次金融危機。
通訊員揚檔軒王溪匯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