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油墨導致差錯的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 |
發布日期:10-09-26 08:32: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中國人民銀行于1966年1月10日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即1965年版10元券。該票券后期發行的一小部分因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給人民幣的防偽工作造成被動,也給基層銀行帶來不少麻煩。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一部分從印制廠調撥到基層銀行已發放到民間的10元券在存儲時,驗鈔機不斷發出異常警示信號,經人工細查并未發現有假,但反復檢測還是被驗鈔機認為有“問題”。這使在銀行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迷惑不解。與此同時,其他金融收兌機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這種不正,F象立即引起人民銀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印制廠的技術人員對這些10元券核查了印制批次與編號,對所采用的原料、工藝過程逐一進行排查,終于在票券背面天安門圖案的“上方、左、右兩邊”的彩色花符油墨中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引進國外奇奧利公司的膠凹聯合印制機兩臺,分配給北京五四一廠和上海五四二廠各一臺,按與外商合同規定,該設備試印1965年版10元券,一部分彩墨由西克巴公司提供。對該公司提供的油墨兩廠技術部門只注意了墨色,對彩墨成分中含有超標的“熒光粉”這一特殊性能未進行檢測,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總公司也未提醒兩廠注意檢驗。根據工藝要求,膠印必須采用紫外光來干燥油墨,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包括熒光粉在內的一些化學品含量降至最低,但終究化解能力有限且驗鈔機的色譜識別系統對任何超量的化學物質都有著強烈的排斥作用。 自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兩廠至少有5組(三字冠少,二字冠多)冠字編號(如北京五四一廠的ⅣⅥ00000001-70000000),不低于16億元金額的票券發往全國各地。銀行有關部門出于量大、面廣及人民幣信譽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對未發出的就地封存,已發出的不明示通告,采取只收不付秘密回收。截止此紙幣停用時(2000年7月1日)收回了絕大部分,但還是有不少遺存至今,被許多不了解真相的藏友誤認為是特別發行的“熒光版”,實則不然。這張冠字編號為ⅣⅥ13796748的全新票券就是當年無意中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