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版本反映人民幣印制工藝的進步(莫問海) |
發布日期:10-10-11 08:19: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莫問海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0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說伍角券在第三套人民幣中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券種,絲毫不為過,當然它的傳奇與“背綠一角”不同,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它的產生過程。 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第一次向國務院上報關于更換新版人民幣的請示,遵照周總理的批示,經過美術專家和印制專業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反復修改,設計出了新方案,再次上報,除十元券和五角券外,其他五種面額的票券設計方案均被國務院批準并陸續投入印制。伍角券因周總理審批設計稿時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的意見沒有定稿,根據總理指示,1972年7月24日再次上報設計稿樣,隨后被國務院批準,這樣紡織女工就成為五角券的圖案,充分體現了毛主席“婦女要頂半邊天”的英明論斷,凸顯出中國婦女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伍角券也是第三套人民幣最后投入生產的券品。 伍角券一共有三大版本,它們之間的演變也正好反映我國人民幣印制工藝的演變過程: 第二個版本就是伍角券中名頭最響亮的平水伍角券,即平時所說的平版水印伍角。由于印刷凹版伍角券時,尚剩余部分滿版國旗五角星水印鈔票紙,為了降低印制成本,不造成無謂的浪費,這個券別仍沿用了這種水印鈔票紙,但在印制工藝上有了進步,開始采用膠版印刷。這個券別是當時伍角券由“凹版印刷方式”轉向“平版印刷方式”過程中出現的過渡券別,這樣的票面雙重結合體特色在整個人民幣發行史上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第三套人民幣中唯一一個無意產生的券種。平水伍角券這些年越來越被人認識,被許多紙幣愛好者開始重點收藏投資,某些稀缺冠字的市場報價已悄然千元以上,普通冠字的紙券也在百元。平水伍角券,雖然長期以來并沒有像“背綠壹角”那樣得到廣大藏友的極力追捧,但近年來由于第三套人民幣的名聲大噪,這個票體特色異常鮮明且存世量也非常稀少(尤其是部分稀缺冠字)的過渡券別越來越受到市場有心人士的關注,也被視為第三套人民幣中最具有升值空間的券品,雖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