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十”指的是第二版人民幣的10元版別,它還有好幾個別名,“工農圖”、“工農像”、“大白邊”等。之所以有了這些“昵稱”,是因為:首先它的基色是黑色;其次它的票幅遠遠大于二版紙幣的其他版別,為210mm*85mm(二版紙幣伍圓票幅為165mm*75mm),且幣面四周都有大白邊(白邊內隱藏防偽“國徽固定水印”圖案);最后它的圖景是工農聯合。
2016年12月,大黑十現貨報價已達25萬元一張。這個價格,是除一版人民幣以外紙幣中最昂貴的。
一、誕生的歷史背景
1955年,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發展需求,也為了革除第一版人民幣高面值、低單位價值的弊端,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受限于國內當時的造幣技術,中央決定委托蘇聯代印面值較高的幾版紙幣。1955年3月1日發行的品種中,就有叁圓、伍圓兩種蘇制紙幣。而拾圓面額的紙幣版樣交給蘇方后,直到1957年年底這版紙幣才正式發行流通。
原先人民銀行還準備印制100元和50元的大額人民幣用于發行,并且蘇聯方面已經將這兩版紙幣印好。后來,中央得到信息,臺灣勢力獲知人行準備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到美國擬請美國幫助,制造假幣干擾大陸的金融和經濟。時任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的陳云研究了這一情況后,提出應局部調整請蘇聯代印紙幣的方案。陳云在向中央提交的文件中說:“……我們發行的票子面額越大,則空投與私運入口同一體積與重量的假票其金額數目也就越大……”由此,高層決定暫不發行50元及100元面值的紙幣。這也就是為什么第二套人民幣中大黑十稱為面值最高的版別。
二、特殊的政治象征
第一套人民幣各種券別加起來有62種,其中圖景不成體系、各自獨立。第二套人民幣圖像意義發生了很大變化,非常體系化地展現了新中國正由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的激情意志。從分幣到角幣的主要圖景,展現了國家“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同時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20 世紀50 年代,“左”代表革命與政治方向正確的時代,分幣與角幣中所有的汽車、飛機、輪船、拖拉機、火車、水電站的圖案方向,均是一律朝著“左”向運行,這本身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寓意表達。
在二套人民幣中,次大面值的5 元券“各民族大團結”以及大黑十“工農頭像”,表達的是新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民族大團結的政體性質。第二套人民幣從分幣到大黑十的圖景,如果加以排列,會發現那是一個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意義序列。
三、意識形態進步的標志
關于大黑十,還有一個易被忽視的要點。這版紙幣上的“工農頭像”,是人民幣印制歷史上第一次刻意凸顯女性形象。事實上,在第一套人民幣所有的票面圖像中,我們完全找不到女性自立自強的信息,社會生產建設、話語權、控制權的核心都是男性,唯一的女性形象就是一版一元券上模糊的農婦人像。
在大黑十票面上的女性,頭裹毛巾,手抱麥穗,目光中滿含期待與憧憬。她實際上代表了新中國政權力量的依靠基石——農民階級,她身旁的工人老大哥堅毅地為她指示著方向,他們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寓意著他們結成的工農聯盟,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她的社會身份第一次以國家名片的方式傳遞出男女平等觀念,女人也是國家的主人,也是社會的參與者與貢獻者。
四、工藝和防偽
大黑十券面墨色純正、潤亮,不變不褪,附著力強;紙質厚實,耐磨且不起毛。它在印鈔工藝技術上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多色接紋印刷技術和膠四凸三凹二色膠雕套印技術,其優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非常好的防偽功能。
小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黑十的確是一款非常特別的紙幣。它工藝精湛、具備很強的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疊加該票是二版人民幣面額最大以及它的回收比較徹底這兩項因素,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錢幣界就一直被奉為人民幣五中極珍惜券種之一,多少收藏者夢寐以求。在收藏品市場上,目前大黑十的價格占全套二版人民幣的70%左右。
來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