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 丁金林
“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共同抗日,中共中央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八路軍),廣大革命青年紛紛投奔延安,去參加抗日斗爭。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了抗日軍政大學(抗大)、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魯藝)等學校,培養抗日知識分子,壯大抗日武裝力量。
當時的延安人口猛增,物資短缺,后勤供應不足,尤其是副食品文化用品等供不上。為了達到共同抗日需要,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改為陜甘寧邊區銀行。1938年4月1日邊區貿易局與延安光華商店合并成立延安光華商店,負責辦理邊區的外貿易并發行流通“光華商店代價券”,與流通幣等價使用。光華券共發行5種面額,有貳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紙幣,在延安流通。光華券的發行與流通為保障延安的物流供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圖這張面值伍角的“光華商店代價券”紙幣,票幅65×128毫米,紙幣上方有“延安光華商店代價券”及藍色編號,下方有“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和經理余建新的英文簽名,能夠流傳至今,實屬不易。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