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熱中蘊含風險 |
發布日期:11-01-27 15:37: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網 作者: |
如今,人民幣收藏在錢幣市場風生水起,且不說離我們已逾半個世紀的第一和第二套人民幣,即便是2000年7月1日才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三套人民幣都已經價格高漲。其中“1角背綠水印”升值到4萬元左右,盡顯“鈔王”之風,后起之秀“2圓車工古幣水印”也邁過2000元。還有更瘋狂的,1987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雖然還在流通,但1980版50元已經炒到4000元的高位,就連1999年才面世的第五套人民幣5元券也攀上了25元的高位。 炒作未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是否合法,這一點暫且不論,光看今年人民幣藏品的漲幅,就已經讓人咋舌了。面對如此紅火的人民幣收藏行情,以前并不關心幣市的投資者也躍躍欲試,期望分得一杯羹,但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風險。 在人民幣收藏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套人民幣年代久遠,自然消耗非常大,那時候人民經濟并不富裕,收藏意識也不強,人民幣多用于流通購物,能自覺保存下來的屬鳳毛麟角。物以稀為貴,這就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套人民幣暴漲的原因。這三套人民幣在社會上經過了充分的沉淀,價值得到了足夠的挖掘,群眾收藏基礎好,投資風險相對較小,增值潛力卻很大。 但是第四和第五套人民幣就不同了,“炒作未退出流通領域的人民幣不合規定”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投資者頭上,政策面就缺乏相應支持。第四、五套人民幣發行時間并不長,僅僅二十幾年,在社會上尚未經過充分沉淀,群眾收藏基礎有待夯實。 最重要的是如今國富民強,民眾的收藏意識高漲,具備升值潛力的人民幣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收藏一些。尤其是幣商早就準備了充足的貨源,只待行情到達最高時拋出,那么接棒者收獲的也許并不是財富,而是巨大的風險。投資者可以去幣市上轉一圈,那里整刀、整捆、整包的嶄新人民幣比比皆是,投資風險不言而喻。 另外,假幣泛濫也是人民幣收藏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在收藏或者投資人民幣時,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火熱行情沖昏頭腦而貿然進場,人民幣收藏還得悠著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