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到200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普通流通紀念幣36種。這批老精稀流通紀念幣一直都是藏友們的心頭好,那么,今天我們來對比一下這些紀念幣2000年與18年的市場價格,看看他們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
價格具體表現列表如下:
從整體來看,這18年來,早期的36種普制流通紀念幣的價格表現差異非常大,增長率超過200%的有12種,占33.33%,低于60%的也是12種,占33.33%,在60~200%之間的有12種,占33.33%。
從2000年到現在的存款利息按年3%計算,那么18年的復利增長超過60%,增長率超過60%的紀念幣共計24種,占比近66%,說明超過三分之二的紀念幣跑贏央行的存款利率,應該說整體價格表現不錯。
我們再來看看2000年以來的通貨率:
根據統計局官方數據,小集估算2000年到2015年總通脹在45%左右,約有25個品種跑贏了通脹比率,占比69%。
從題材來分析,在這些紀念幣中,偉人系列表現最好,增長率全部超過100%
野生動物系列表現極差,沒有一個品種跑贏銀行利率。雖然這10枚幣發行量600萬不是很大,但依然遭到了市場的拋棄,這主要與野生動物紀念幣氧化厲害很難長期保存有很大關系。
歷史事件系列表現也很搶眼,除了“憲法”“香港“澳門”,其他紀念幣增長率均在100%以上,“建國50周年”紀念幣增長率低,與該幣面值10元較高有很大關系;
表現最差的是“新疆”紀念幣,36種紀念幣中唯一的負增長,增長率是-14%。新疆紀念幣發行450萬,在這36種紀念幣中,發行量只比“35周年”、“老西藏”、“六運會”、“寧夏”、“廣西”和“建行”高。在1997年市場高峰時,該幣價格達到220元。但是如果2000年6月買上一卷新疆紀念幣,到現在連本都沒回來。
綜上所述,影響普制流通紀念幣的價格因素有發行量、題材、面值、材質、莊家等因素。雖然早期普制流通紀念幣自新世紀以來整體表現不錯,但是仍有少數品種表現很差,因此品種選擇極為重要。選擇普制紀念幣作為收藏投資的朋友,一定要從多方面考慮影響紀念幣價格的各種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近年來紀念幣發行模式改變對未來流通紀念幣市場的影響,選擇績優的品種,長期持有以獲得良好的收益。
編輯:李哲弘
部分數據來源《試談人民銀行對錢幣市場的管理》、郵幣收藏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集幣在線整理,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