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吉祥文化金銀幣開始,向來在中國金銀幣上作為重要配角出現的吉祥文化終于嶄露鋒芒,領銜主演了。就像吉祥文化這種文化形態的發展演變過程那樣,我們的吉祥文化金銀幣作為一個主題項目,從2015年、2016年,直到剛剛發行的2017年吉祥文化金銀幣,金銀幣的設計形態也是起于簡而發于繁,或者可以這樣說,相比前兩組,2017年吉祥文化金銀幣更富有“設計感”。我們可以把這種“設計感”看成創新或顛覆。
吉祥文化紀念幣設計變遷
這種創新與顛覆,不僅表現在傳統文化設計與新型加工技術的結合,也不僅表現在傳統造型元素和新型設計手法的結合,更不僅表現在古典審美觀念與現代設計理念的結合。這種創新的“再設計”是綜合的、多元的、既古又新的。古老的吉祥文化在方寸之間繼續延伸擴展,把獨屬于中國的吉祥文化之美浸潤到每一位觀者的心里。
更富有形式感的“五福拱壽”金銀幣
五福文化由來已久,何為五福?《尚書·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之中,又以“壽”尊為首福,只因人生百年,終須一老,若老有所養,是為人之大福。故長壽重于富貴,得于家宅,而至康寧。因此“五福拱壽”金銀幣也是2017年吉祥文化金銀幣中最先發行的一套幣。這套幣包括5克金幣和30克銀幣,背面圖案均為蝙蝠、壽字、壽桃圖形,襯以祥云紋樣組合設計,并刊“五福拱壽”字樣及面額。
包括五福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吉祥文化,雖然沉淀了自然內容和社會法則,從寫實的形象演化而來,但本就注重觀念或想象的感官審美,往往將吉祥的內容沉淀于其中,以一種簡單的藝術規則表達出來。相比于前兩組,2017年的“五福拱壽”金銀幣更側重于視覺審美的需要,將有形地化為無形的,將“五福壽為先”的吉祥內容表達的更為抽象和寫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形式感”。
這套金銀幣沒有采用我們所熟悉的中規中矩表現形式,即五只“蝙蝠”指代“五福”,壽桃擺放在中央,壽字紋、祥云紋作為陪襯。而是型無定型、打破常新,形象元素還是這些形象元素,但是沒有受傳統造型構圖上的限制,而是更加服從感性審美上的形式需要,打破常規,將“五福拱壽”這個內容表達地更加概括和含蓄。桃者,壽也。自古到今,從皇室貴胄到普通百姓,誰不追求高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壽桃向來被視為高壽的象征。這套金銀幣顛覆了以往將壽桃實體具象化置放于畫面中央的設計,而是有形的壽桃“化用”為桃形,作為五福壽的底紋背景,素材抽象了,意蘊卻深遠了;壽桃形里,圓形的壽字紋上雕飾了一大四小蝙蝠紋,“蝠”通“福”,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里,蝙蝠是福氣福運的象征。
幣面上,一大四小蝙蝠紋樣式規整有序,形如吉祥如意,頭部被塑造成類三角形,一對狀似祥云的翅膀占據了蝙蝠紋的大半部分,蝙蝠的尾部則以波浪紋作為勾飾,把自然界中這種讓我們覺得陰暗險澀的生物塑造得翅卷祥云、飄逸灑脫,四小蝙蝠頭向里尾在外,形成一個畫意氣勢逐漸向中央大“蝙蝠”合圍聚攏的動勢效果。中央的大“蝙蝠” 似俯沖而下,帶有雷霆萬鈞之勢,配合上底景的壽字紋和裝飾于四周的祥云紋。壽字紋和祥云紋形、色、量、向均一致,且和右傾蝙蝠紋保持微妙的畫面平衡,產生有序、平衡的視覺美感。“五福”于天地之間,寓意壽與天齊;而它們又被裹于抽象的壽桃形之中,寓意五福拱壽,福壽無疆。
俯沖而下的大“蝙蝠”
這套“五福拱壽”金銀幣之所以說它更具有形式感,因為它打破了傳統吉祥文化的構圖樣式,而是更追求虛實相稱,亂中有序、起伏平衡的設計感。這種形式感的設計,不僅留有傳統文化的面貌,也有現代的樣式,既有民族文化色彩,又具有時代氣息,通過對傳統吉祥文化元素的解構提取、重新布局等設計手法,創造出視覺上更有新鮮感和時代氣息的“五福拱壽”。
更唯美的“瓜瓞綿綿”金銀幣
“瓜瓞綿綿”一詞出自《詩經·大雅·綿》,其曰“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意思為一根連綿不斷的藤上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樣,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通常指代寓意子孫繁衍不息、家族興旺延續。“瓜瓞綿綿”金銀幣包括5克金幣和30克銀幣,背面圖案均為瓜、藤蔓、蝴蝶以及葫蘆圖形,襯以纏枝紋樣組合設計,并刊“瓜瓞綿綿”字樣及面額。
相比前兩組的“瓜瓞綿綿”金銀幣,今年這套幣更具有藝術唯美氣息。因為,通過多種工藝的組合運用,這套幣尤其是其中的銀幣色彩更加豐富清新。嚴格來說,這套幣仍是傳統意義上的本色浮雕工藝幣,色彩骨架也是黃金白銀的材質本色,這里維持了傳統文化和傳統造幣的韌性。有新意的是銀幣上用幻彩工藝來表現翩翩飛舞的雙飛彩蝶,用鑲金工藝來表現圓潤飽滿的藤上葫蘆瓜。占畫面主景部分的藤蔓葉以黃金白銀的本色來表現,色彩疏淡清雅,作為內容和構圖的點睛部分,亮眼醒目的靛藍、清新淡雅的粉綠,流光溢彩的葫蘆瓜,襯托著底景素凈古樸的白銀純色,自然界中的花與鳥,她們身上所有的色彩,和我們民族文化中寄予她們的色彩性格,都在銀幣畫面上鮮活地體現出來。金屬色和彩色一重一輕,通過色彩對比上的節奏與韻律渲染了浪漫清新的藝術情境。幻彩工藝的應用可以隨著觀賞角度的不同,甚至室內室外,陽光下陰影處,都能呈現出截然不同,又各具特色的彩色光暈,充分體現了設計的別具匠心,讓這枚幣更具有觀賞性。
幻彩工藝表現的雙飛彩蝶
這枚銀幣上的色彩并不像應用了色彩移印工藝的彩色幣,色彩在這里的功能只是塑造畫面立體效果的補充,突顯出主題畫面祥和唯美的氣氛,制作更具有戲劇感的對比效果,但是就是這一點不露聲色的色彩,反而使得2017年的“瓜瓞綿綿”銀幣畫面出現更加豐富的色彩語言。
葫蘆諧音“護祿”或“福祿”, “瓜瓞綿綿”金銀幣畫面就是一只大葫蘆里掛滿小葫蘆,小葫蘆里籽眾多的吉祥葫蘆,藤蔓青翠裊裊娜娜地垂墜相連,看似野生無狀,卻互相纏繞扶搖而上有著無處盡藏的生命力,碩大飽滿的葫蘆葉纖毫畢現,而在藤葉垂生相連之間有幾只小葫蘆、小瓜蔓生蔓長,一雙鑲金而成的大葫蘆長勢好果實圓潤飽滿又寓意著“瓜熟蒂落”的生命贊嘆。“陰陽相和,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生命繁衍意識是中國吉祥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瓜瓞綿綿”金銀幣以傳統的葫蘆和蝴蝶組合來表現生命意識,以幻彩工藝和鑲金工藝的組合,來重構吉祥文化符號表現形態,將傳統的追求多子多福觀念中代表繁衍的符號強化,也有了更強烈的祝福味道。中國社會全面進入“二胎時代”,這套幣恰逢其時。
黃金葫蘆瓜?
更靈動的“并蒂同心”金銀幣
“天作之合雙并蒂,只羨鴛鴦不羨仙”,并蒂同心是吉祥文化中最常見的吉祥圖案。一朵并蒂蓮嫵媚同開,一雙鴛鴦俏然戲水,比喻夫妻恩愛,形影不離,白頭偕老。“并蒂同心”金銀幣包括5克心形金幣和30克心形銀幣,背面圖案均為交頸鴛鴦、并蒂蓮花等造型組合設計,并刊“并蒂同心”字樣及面額。
心形紀念幣形制和鑲嵌寶石工藝仍是保留項目,心形形制將鴛鴦并蒂巧妙地包裹起來,充分體現了東方文化設計中獨特的視覺魅力;鴛鴦的眼睛以金屬空心縷刻,鑲嵌進了類似藍寶石的金屬塊,現實中的鴛鴦眼睛并不是藍色的,但為了畫面的需要,這套金銀幣在設計上進行了主觀意象的變色,如畫龍點睛,一對戲水鴛鴦頓然“活”了起來。
相比前兩組“并蒂同心”金銀幣,今年這一組幣美的更加肆意,也美的更加靈動。最讓人覺得欣喜的就是在這套幣上,傳統的構圖規則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設計者更關注的是對于“并蒂同心”這個畫面本身的生命關照。最大的變化就是加重了戲水鴛鴦的構圖比例,并蒂蓮不再像前兩組那樣占據畫面主題而是退居二線,被擺放在心形形制下方,壓住了整體畫面,也將并蒂蓮開的那股生意通過畫面氣流的向上蒸騰傳導到了畫面上方,本是靜止的水流也仿佛緩緩流動了起來,這是設計上的一處神來之筆,甚妙!
置于幣面下方的并蒂蓮
鴛鴦,成為今年這套幣上的重頭戲,不僅構圖比例增大、形象塑造更加精細,對于從靜態向動態的轉化把握得非常巧妙。一則刻畫地很細膩,一只朝東一只向西,小巧靈動,親昵交會,各自輕輕拍著羽翼,錯著身,仿佛從水面無聲劃過。在前的雄鴛鴦頭微微低著,兩邊翅翼高高翹起,像一個兩面夾著盾牌的武士。頭上有冠,數十根柳葉狀的長羽,形成一頂華麗的羽冠,微微彎曲上翹的弧度產生一種瀟灑的飄逸感;在后的雌鴛鴦體態纖細,秀雅俏麗,頭上雖無羽冠,但是尾羽更蓬松舒展,飄渺似仙;二則塑造地更加靈動,鴛鴦交頸戲水,畫面凝固在交錯的那一霎那,藍鋯石鑲嵌的眼神中似乎有留戀、不舍,眼神牽連讓人不由生嘆。是誰說過,“婚姻,是捏兩個泥人,然后打碎和成一堆,重新再捏兩個。于是,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夫妻情愛,不用聲名不用形色,千萬種的情思牽連有如這對戲水鴛鴦微微下沉的頭、隱隱上翹的羽冠,或者還在浮水搖動交錯而過的水流之中。這套“并蒂同心”金銀幣最讓人驚艷的地方,就是把模式化的吉祥圖案提煉出更豐沛的人類情感,因為更加靈動,所以更加讓人向往。
鴛鴦
更具童趣的“年年有余”金銀幣
“年年有余”更是膾炙人口的傳統吉祥文化圖案,數千年的中華社會中,年慶喜事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張貼上一張“年年有余”的吉祥年畫。可愛討喜的胖童子懷抱著大鯉魚,寄托著父母對孩子鯉魚跳龍門的美好期望,也寄托著來年家財有余生活富庶的美好期待。就因為每一個中國人都太熟悉了,所以“年年有余”其實是吉祥文化系列金銀幣中最不好設計的。2017“年年有余”金銀幣包括5克金幣和30克銀幣,背面圖案均為持蓮女童、鯉魚造型,襯以云水紋樣組合設計,并刊“年年有余”字樣及面額。
相比前兩組“年年有余”金銀幣,今年這一組設計的更加生動,也更加富有童趣。畫面的整體布局上并沒有采用我們非常熟悉的楊柳青年畫式構圖,胖童子沒有懷抱著鯉魚,而是揮舞著大荷葉與鯉魚跳起了雙人舞。一個憨態可掬、眉開眼笑的白胖大娃娃首先撞進了我們的視線,他的身形不像我們以往所見的裝飾畫里那么嬌小可愛,設計者有意放大了他的身體比例,碩大的胖頭胖臉,又白又胖如藕節狀的手臂胖腿,“頭大身子小,娃娃大圓臉、彎彎杏核眼,肉滿骨勻停”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喜慶可愛。胖童手中舞動著碩大飽滿的荷花,胖大鯉魚躍動而上,歡快地在他身邊舞動,他們的背后一朵幽蓮隱隱花開,蓮的諧音是連,魚的諧音是余,由此組合成“年年有余”。金銀幣畫面不僅形象鮮明主題突出,無論是構圖還是造型都突出了勻稱飽滿的特點,很符合民俗吉祥文化追求整齊、全面的審美習慣和追求豐滿、圓融的審美心理。
但是,在形象的塑造上,生活氣息更加濃郁,動物的擬人化與人性格的自然化,都在里面清晰可見。這套金銀幣的鑄造相當精細考究,多層噴砂工藝使畫面線條尤其是鯉魚身體上呈現出明暗不同的色彩變化。雖然用色單純,但簡潔大方、立體感強,尤其是胖童的面部表情、動作細節,是完全可以經得起放大鏡觀賞的,流露出自然純凈的氣質。
這套幣最成功之處在于抓住了孩子嬉戲的瞬間動作,稚氣傳神,呼之欲出,把孩子不受約束,不偽飾自己性格特點直率地表現出來,透過這套幣似乎可以窺見那充滿活力和情趣的生活畫卷。胖童的噴砂處理相當精彩,肌膚質感如豆腐般柔滑,身體線條可愛圓潤,富有流動感,是那么有彈性,用手彈上去似乎還有回聲。而且我們注意看,孩子的身體線條上拐彎處理很小,盡量被作了簡化,一條大弧線微微彎曲就成了小胖手小胖腳,讓人忍不住想要動手去摸一摸。
筆者以為,2017年吉祥文化金銀幣最讓人可喜的地方就是:設計者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對吉祥文化、吉祥圖案老三樣的依葫蘆照搬處理,而是進行了大膽地再設計,為古老的吉祥文化提供新鮮的視角、新鮮的表現樣式和新鮮的時代內涵,讓當下的人愿意看進去。
聲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