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幣收藏與投資是錢幣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價值的體現,影響著整個錢幣收藏與投資事業的發展。為何這樣說?因為對于一般百姓和投資者而言,貴金屬幣占用的資金遠高于一般的非貴金屬幣,行情漲了自然能夠帶動人們對錢幣收藏的信心,而行情跌了也是沉重的負擔,換句話說就是被“套牢”了。不是所有人都是在收藏方面只進不出的收藏家,雖然錢幣收藏是一種雅好,但手里的東西如果掉價,想必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要想使手中的貴金屬幣保值增值,就涉及到調整錢幣收藏和投資的方向。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事業雖然起步較晚,市場沉淀周期相對其他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大國的歷史較短,但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也產生出很多真正抗風險的品種,這就是大家心目中“江湖地位”較高、價格堅挺的老精稀紀念幣。
所謂老精稀,首先發行年代要“老”,距今十年、二十年不等,這樣的錢幣一般也經歷過市場上的風風雨雨,有了抗摔打的基礎,價格穩定,容易使人產生信賴感。“精”即指題材過硬、觀賞性較強、規格特殊、榮譽多的品種,總之就是走精品路線。“稀”最好理解,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發行量少的錢幣有升值潛力,但別忘了有些時候這個發行量是計劃發行量,實鑄量和存世量才是可靠的投資基礎。但是,老精稀品種也并不是只漲不跌的,以下筆者就實際市場表現,舉兩個例子:
2001年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敦煌”2盎司銀幣曾經在“世界硬幣大獎賽”獲得“最佳銀幣”的殊榮,這證明了其藝術價值。它也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龍頭幣,發行量3萬枚,當然不算稀少,但絕對算的上“老”和“精”。易金在線顯示了成交量最多的NGC PF69 UC(NGC評級公司評出的精制69分深浮雕等級錢幣)2014年至今的拍賣記錄:2014年4月,以人民幣10400元(不含傭金)截標;2015年8月,11400元;2016年1月,10200元,2月10600元,5月13000元,6月12000元,7月11800元-9700元,8月9500元-8900元,9月9100元,11月8800元,12月8700元-8900元;2017年1月8300元,3月8400元,4月8300元,5月8400元。價格最高點在12000元,最低點在8300元。
1996年1/2盎司“三國演義第2組·官渡之戰”金幣發行量僅2000枚,圖案精美,題材珍貴,可謂老、精、稀三要素樣樣俱全,易金在線拍賣紀錄顯示,按照NGC PF69UC 等級,2014年8月,該幣以19600元截標,9月19400元;2016年7月23200元-23400元,9月23200-21000元,10月21000元,11月20600元;2017年1月20200元,2月19800元,4月19200元。價格最高點在23400元,最低點在19200元。
以上數據證明,即使是老精稀品種,也有價格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而投資的基本原則就是低價進,高價出。2014年-2017年的價格走勢,在短期來看,波動是很大的,但放在更長的周期中,卻如同湖面中的漣漪,波瀾不驚。老精稀品種紀念幣,長期來看要比發行時的價格高出很多,而同一系列的明星品種又要比一般品種價格高,比如說,同屬中國石窟系列,2盎司銀幣中,“敦煌”就要比“龍門石窟”還有“麥積山”、“云岡石窟”表現更好。而后者如今的市場價格其實也遠遠超出發行時的價格——畢竟,歷史是要向前看的。老精稀品種長期會保值,但短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處于上升周期的低谷階段。換個思維看問題,其實現在也是入手老精稀品種的一個好機會,但要把握好市場走向再出手。(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