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紀念幣市場隨著第二輪猴年紀念幣全部兌換出去后,基本上沉寂了下來,最大的原因在于近期紀念幣由于發(fā)行量太大的緣故,根本無法被炒作,市場的飽和度過高,轉手困難,導致很多大量的紀念幣價格一直緩慢下沉當中,紀念幣的收藏升值神話瞬間讓很多原本看到“賺錢”希望的新收藏者失望不已。
不過最近有一股聲音在網上出現,表示很早之前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三組臺灣系列流通紀念幣將會是未來的“黑馬”,必有主動升值的可能性在里面。什么?一個主題系列的紀念幣怎么會突然有這樣的聲音?
最大的原因可能與近期臺灣局勢有關。蔡英文上臺后,兩岸關系降到冰點,因此與臺灣有關的收藏品就變成了值得關注的一大亮點。而作為典型的風景外衣下的統(tǒng)戰(zhàn)題材紀念幣,在這種局勢下具有一定的炒作可能性,而且老紀念幣發(fā)行量并不高,均為1000萬的發(fā)行量,加上以前的紀念幣發(fā)行不透明,幣商貨源更多,更利于炒作,因此這對他們來說值得獲利的一點。 而1995年的臺灣光復和1993年的臺灣風光金銀幣在錢幣市場上似乎表現地較為出色,某種程度上帶動了流通紀念幣的發(fā)展。但事實上臺灣流通紀念幣到目前來說,升值幅度并不大,市場基本上都在炒作新幣,這種老幣長期處于價值上凍結的姿態(tài),甚至出現了下滑。
比如第一組紀念幣,如今散幣一直穩(wěn)定在35元的價值,而盒幣則貴一倍達73元。第二組紀念幣散幣也才36元,盒幣價值更低,僅58元。到了第三組,散幣26元,盒幣43元,而卷幣在8月中旬從29元小幅跌到27元。可見,三組紀念幣加起來才100元左右,如果是裝幀禮品冊可能會有更高的價格,但五枚紀念幣平均僅升值超面值3倍,這樣的成績還不如發(fā)行量達8000萬的二羊,這顯然不能讓收藏者和幣商們滿意。
而最近紀念幣市場并不熱情,相對來說反而因為紀念幣發(fā)行量過大導致在交易上出現了低迷,這對于收藏的流動性升值來說并不是非常有利。而對新幣的關注,就會影響到以往發(fā)行的紀念幣行情,因此臺灣風光紀念幣被市場上“附上”了“黑馬”的說法,極有可能還是為了盡可能讓市場消化掉這些十幾年前的低迷走勢紀念幣,讓更多的收藏資本轉而進入其它收藏領域當中。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