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與投資誰是誰非,在收藏品的經營市場里是一個永遠也爭論不清的問題。為什么?因為在收藏品的經營市場也是一切以贏利為目的,沒有什么宗教意義上的這派那派。只是有所側重和有時側重罷了。 第二個原因,投機有贏的,有虧的。投資也有贏的,也有虧的。因人、因時、因品而異。誰能說得清?
價值在經濟學上有學術上的定義,但最終是以價格為體現。因此,作為商品意義上的收藏品或投資品,價值就是能否賺錢。今天買進,以后能贏利順利出貨,這個收藏品或投資品就實現了價值。問題的差別在于操作上的激進和保守,投資理念和目標的不同,風險的承受能力的不同。
所謂理性投資,比較傾向于保守。在短期贏利目標不能實現時,可以預期未來的成長達到贏利。但在短期可以贏利的情況下,也會套利出局。因此理性投資一般比較重視基本面的分析和跟蹤,注重大環境的影響。在中國的收藏品市場,由于國情和教訓,嚴格意義上的長線投資者是極少的。特別是前幾年的散戶長線已遭基本消滅厄運。
而非價值投資者則側重于收藏品種的短期趨勢,迅速實現贏利。最典型的就是炒新,一般不考慮很多長期的因素,比較側重題材和熱點,如現在的奧運題材中的吉祥物“福娃”系列收藏品種的炒做,等等。
投資在字典的解釋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投入的資金”。對資金的數量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說明,只是強調行為的結果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舉例:投資10元也叫投資,投資1萬元也叫投資,投資1000元也叫投資。因此,我認為只要擁有資金的主體(法人和自然人)使用資金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從事的行為,就是投資。而不是用投入資金數量的多少來斷定主體其行為是否是投資和非投資。
同時,在解釋中也只強調投入的行為,而非強調投入的結果,投資并不都一定賺錢,也可能陪錢,但是只要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投入了,就是投資。對于股票、中國書畫、還有房產等等,只要行為主體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投入資金的行為,就是投資行為,其行為的客體就是投資品種,包括銀行的理財投資、黃金品種的投資行為,其客體都是投資品種。
因此,凡是收藏者在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購買賀歲精制羊的行為都是投資,買1套,10套,20套,甚至50套、100套、1000套如果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都是投資了。而不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即使是買2000套,5000套也不是投資,當然了,買這些套的不可能是沒有目的的。我可從沒有說過看漲的品種都是就是投資品,是具有投資的價值,而能否真正成為投資品種,要取決于行為主體的主觀意識,就是是否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投入資金,而非取決與該品種,這是邏輯概念問題。只有坐莊的人才需要有量的要求,因此,筆者在文章中闡述了精制幣很難有莊家介入的原因之一就是很難收到足夠的控盤籌碼。
所以根據各人習慣、特長和經驗。相信自己最重要,不斷總結最重要。但各人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不同,并不影響成為朋友。這不是信仰和主義的問題。論壇海納百川,不能道不同不相謀啊。
作者:jd001,寫于2005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