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對精制幣的發展進行一下的總結。事物發生變化都有其內在的根源,飛馬經過觀察、了解,根據經濟學一系列的理論來剖析精制幣價格的變化,力爭通過表象來審視產生這種變化的本質,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加準確的判斷,僅供廣大收藏者、投資者參考。
第一篇 供求理論分析賀歲系列精制幣的價格變化
用經濟學的部分原理來分析和看待一年來賀歲系列精制幣發展趨勢的,就會讓人可以清晰地發現,賀歲精制幣之所以有較好的表現,在收藏市場非常低迷的時期,精制幣一鳴驚人,尤其是賀歲精制羊由70元上漲到200元,創造了增值的短期奇跡,其主要原因是受供求理論的影響。
供求理論在經濟學中是非常基本的理論。大家也都知道。供給和需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供大于求時,商品在市場的飽和度高,必將導致價格不斷地降低,在收藏市場上最典型的就是郵票的發行了,都出現了打折的現象,這是供大于求的具體體現。供不應于求時,商品在市場的稀缺度很高,或者需求度高,就使商品的價格不斷地上漲,在收藏市場上最典型的,如近期的奧運會吉祥物的紀念章。而供求平衡時,商品在市場的飽和程度適中,商品的價格就會相對穩定。
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
一、內部因素。
相對與收藏市品來說,內部因素有:數量因素、題材因素、品像因素,等等。內部因素是決定供求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天生的,后天變化的可能性很小(當然也有),是分析和討論供求關系問題的基本前提。相對于固定的收藏群體,發行量少的東西必然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很快,而發行量多的東西也是供過于求,價格會不斷下。
數量因素是指收藏品的發行量,這是影響供求狀況的前提性因素,收藏品的發行量基本上是確定的,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當然也有特例(如生肖磁卡中的牛就增加了100萬套),但是相對來說數量是比較固定的,這不同與股市、匯市、房地產市場等等。發行數量的多與少是直接導致該品種今后供求關系的決定因素。
題材因素是收藏品區別與其他東西的特有因素,收藏品的題材是指其所反映的主題內容,內容是否被廣大收藏者喜愛和歡迎將影響其今后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化。同樣發行數量、材質的收藏品因為題材的不同,價格會相差很大,這同股票市場中企業的題材有一些相同。
品像因素也是收藏品自身的因素,就像商品的質量一樣。品像不好的東西必將影響收藏者的選擇,從而會影響供求關系。就像精制幣中的毛澤東、香港回歸等,由于工藝的原因導致了多數收藏者的投資興趣。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市場因素、宣傳因素等等。外部因素是決定供求關系的次要因素,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會變成主要因素,如郵票世存量的銷毀、發行量的增加等等,這都導致了其內部因素發生了變化,從而對供求關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相對收藏市場來說,政策因素主要是指政府部門、行業部門對收藏品的各種方針政策、管理規定、宏觀調控、行業指導等方面。政策因素是導致收藏品供求變化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能夠左右市場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更是如此。
市場因素主要是指市場經營者的認可接受程度、藏品的交易流通情況等;市場是決定供求關系變化的主要場所。官方認為好的,不一定被市場認可和接受,不一定被廣大收藏者認可和接受,而這些必將在市場上有所體現。
輿論因素是指發行部門、媒體對收藏品的宣傳、廣告等方面。宣傳很重要,尤其是官方的宣傳,宣傳的方向以及宣傳力度的大小都將引導和推動廣大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調動購買欲望,從而產生刺激消費或抑制消費的行為,間接地對供求關系造成影響。
當然,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供求關系的三種狀況都是暫時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歷史階段隨著內部、外部條件的變化都會發生變化,在收藏市場上也是如此。
以上的陳述僅僅是做個鋪墊,現在言歸正傳。來看看賀歲系列精制幣的變化情況。通過供求關系的研究來分析前一階段精制幣的走勢就一目了然了。
三、供大于求階段。時間的劃定應該在2005年5月以前。
2005年5月前,絕大多數的收藏愛好者對于精制幣的還基本上沒有了解,市場還沒有接受精制幣,市場的經營者還根本不認同精制幣,在這樣的環境下,精制幣2萬套的發行量在市場上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賀歲系列精制幣的價格大多處在30——50元的價格區間。其自身的實際價值是低于其市場價格的,處于價值低估階段。
四、供求關系變化階段。時間劃定在2005年6月——現在。
但是自2005年6月開始,精制幣的價格開始上漲,供求關系開始發生變化,是什么導致賀歲系列精制幣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呢?變化的因素是什么呢?
飛馬認為主要是外部因素發生了變化。
首先,政策因素導致了精制幣供求關系的根本性變化。
這是以中國人民銀行對精制幣給予認可為標志的。2004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網站上發表了《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一文,并把這篇文章和其他發行紀念幣的公告放在一起,足以表明央行對精制幣的態度,這是首次對精制幣給予承認和介定。但也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真正導致行情發展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給一位普通集幣愛好者的電郵的回復。在中國人民銀行給咨詢者的回復當中明確闡述了精制幣的存在以及發行的理由和合法性,這是權威機構第一次對精制幣發行的說明和認可,給廣大的愛好者和收藏者、投資者以極大的信心,為今年的行情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此為標志,許多看好精制幣的收藏者、投資者開始敢于進入、投資,為供求關系的變化打下了伏筆。
其次,市場因素決定了精制幣供求關系的變化。
由于整個郵幣卡的長期低迷,交易清淡,精制幣的異軍崛起,持續的上漲,也吸引了廣大經營者的目光和眼球。在賺錢效應的推動下,精制幣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逐漸被市場所接受和認可。正是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和幣商介入精制幣,推動了精制幣的進一步普及和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專業收藏者和投資者進入到收藏精制幣的行列,從而導致了精制幣供求關系的變化,供不應求的狀況開始出現。
最后,宣傳因素推動了精制幣的供求關系的變化。
隨著諸多的新聞媒體、專業媒體、專業網站對精制幣的關注程度的越來越多和廣泛報導,越來越多的人士撰寫有關精制幣的文章,進一步增加了普及的范圍和力度。吸引了一部分場外的收藏人士開始逐步收藏和投資精制幣,使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而相對與精制幣整體而言,賀歲系列由于其獨特的題材,深受群眾喜歡,使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對其非常青睞,增加了投資和購買的力度,使其供不應求的狀況更加緊張,在價格上變化就更加明顯,漲幅程度之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內因,如果不是精制幣發行量的相對稀少,即使價格上漲了也只是暫時的,供求之間的矛盾也是短時期的。因此,最終導致賀歲精制幣不斷上漲,持續走高,導致供不應求的主要因素還是其內部因素——發行量和題材。
作者:jd001,寫于2005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