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康銀閣裝楨卡上明確標明了精制羊是10萬套的發行量,但是,市場上為什么除了康銀閣裝楨發行量的2萬套,而顯見其他的賀歲精制羊呢,木盒雖見但是數量極少?另8萬套,哪去了,這現在還是一個謎。如果有中國人民銀行應該通過某種途徑顯示或體現出來,多多少少會透露出一些信息,但是現在始終沒有。是被銀行一直控制沒有發出來,還是根本就沒有制造,誰也說不清。飛馬從現在的市場實際情況判斷賀歲羊發行量可能不是10萬套,依據的原因飛馬進行幾個大膽的設想,與廣大的藏友探討。
一、賀歲精制羊有計劃但沒有制造10萬套。
理由是,3年來,尤其是在現在賀歲羊在180元的價格上,還沒有大批見到非康銀閣裝楨發行量的2萬套以外的賀歲精制羊的出現,這在當今的收藏市場是很罕見的現象。如果說當初中國人民銀行控制另8萬套,是因為價格低,市場低迷,不放貨為了調控市場,保護市場,但現在賀歲羊的價格已經是180元了,其貨利空間已經非常巨大了,即使是不全部放出,也沒有理由不放出一部分貨源啊!面對高額的市場利潤,銀行不可能不動心啊!而現在卻沒有,那么造成這一結果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賀歲精制羊的制造量根本就不是10萬套。
那么為什么康銀閣裝楨標明的發行量是10萬套呢?
可能是當初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要發行10萬套,給康銀閣裝楨發行2萬套,所以康銀閣就非常名正言順的公布了。但是由于制造工藝和技術的原因,無法制造出這么多的成品,就使得10萬套的計劃很難實現,這樣的例子在以前精制幣的發行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比如建黨70周年精制幣(具體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康銀閣再更改,重新印刷卡已經來不及了,就只好硬著頭皮發行了。反正有當初的計劃,至于是否制造出來多少與康銀閣也關系不大。這種理由導致目前現象存在的可能性比較大。
飛馬結論:如果沒有制造出來10萬套,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就不是10萬套。計劃只是一個空想。
二、康銀閣裝楨卡設計或印刷上發生錯誤。
理由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傳統的慣例,只對普通紀念幣總體發行量進行過公布,而根本沒有對精制幣的發行量進行過公布的先例。而在裝楨卡 標明的發行量也是很少的品種才有,并且發行量和裝楨量一致,而精制羊的不一致性是空前絕后的。
那究竟是如何導致這種結果的呢?很可能是康銀閣裝楨標明的發行量弄錯誤了。可能在其設計印刷的過程中發生了撰寫或排版的錯誤(印刷上的錯誤在康銀閣裝楨卡上出現過多次,這次也可能是其中之一)。飛馬認為有兩點可能:一本來要寫成普通紀念幣賀歲羊紀念幣發行量為1000萬套,但是由于人為的原因變成了10萬套(這種可能性極大);二是本來要寫成普通紀念幣賀歲羊紀念幣發行量為2萬套,但是由于人為的原因變成了10萬套(這種可能性很小)。
飛馬結論:如果是人為造成的印刷或設計上的錯誤,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極有可能是2萬或2萬多一點。
三: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就是裝楨的2萬套
理由一,由于技術上的原因,不可能制造出10萬套的數量。自1996年以后,精制幣的發行基本是通過康銀閣裝楨發行的,數量基本上穩定在2萬,只有一個超過2萬,達到了4萬,超過4萬的還沒有。造成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不是不想發行,而是制造技術、工藝上的的原因導致的制造不出來。因此,就為2萬套的說法,提供強有力的依據。目前,還很少見到大量的精制幣非康銀閣裝楨形式的存在。賀歲精制羊也不例外。
理由二,題材發行連續性的原因。賀歲系列的發行是有連續性的,因此發行量的設計應該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也沒有理由只標明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是10萬套,而不標明猴和雞的數量;或數量少于10萬套,為2萬套,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理由三,木盒賀歲精制羊的編號問題。這是能夠直接證明賀歲精制羊發行量的最關鍵證據。如果木盒和歲精制羊有證書編號,并且證書的編號在20000號以外,那就說明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一定是2萬套以上,如果是在20000好以外,那基本上可以肯定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就2萬套。而木盒精制羊的證書沒有編號,這就更加造成了爭論的對立。
飛馬結論:木盒精制羊的存在,產生了精制羊發行量的爭論,為10萬套的存在提供了依據。但是木盒精制羊的存在也為澄清精制羊的發行量提供的客觀的依據,如果木盒精制羊有證書編號,就可以從的編號上推斷出量,如果沒有編號,就說明木盒的精制羊量不多。因為編號的目的是為了統計上的方便,便于登記向下派發。沒有編號說明木盒的數量非常的少,不用編號就可以統計清楚,僅是禮品而已。
綜上所述,飛馬判斷和分析事物永遠是以事實為依據,以客觀存在為準繩的。任何沒有依據的東西是不會去論證和斷定的。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是10萬套,還是2萬套,飛馬都不完全肯定,也都不完全否定。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檢驗才能最終得出準確的結論。任何簡單的確定必將嚴重影響收藏者、投資者的心態和投資信心,必將引導收藏者走向一個極端,這都是不負責任的,不客觀的,不實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讓事實來澄清賀歲精制羊的發行量吧!
作者:jd001,寫于2005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