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兩分、五分,這些硬幣早就淡出生活,甚至連1角、 1元硬幣,很多人也將之稱為 “垃頭分”,殊不知,在錢幣收藏市場上面值僅數元的它們卻頗受青睞,身價與其面值相比,遙遙領先!
據了解,市場上名氣很響的是“五大天王”,分別是1981年壹分、1980年貳分、1979年伍分、1980年伍分、1981年伍分。“五大天王”只鑄造了很少一部分,作為旅游紀念品出售給外國游客,在市面上幾乎沒有流通過。
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建立40周年之際發行的1元面值的流通紀念幣,目前市場成交價在3000元左右;為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發行的200萬枚1元面值的紀念幣,目前市價是800多元一枚。
除此之外,最貴的硬幣套裝是1986年版,包含壹元 “長城幣”、伍角、貳角、壹角共4枚,以及壹分、貳分、伍分硬幣。專家稱,1986年版都裝配于密封硬幣版內,當年是出售給外國游客。據了解,除1981年和1985版元角幣鑄造較多,1980、1983年版鑄造比較少。 上面講到的1986年發行的精制套裝長城紀念幣,面值為1.88元 (分別為1枚1元、1枚5角、1枚2角、1枚1角、1枚5分、1枚2分、1枚1分),拍賣價格高達10多萬元/套,1980年、1981年、1984年發行的精制套裝長城幣,面值皆為1.88元,品相好的都在8000元-1萬元......
上述硬幣中,分幣歸屬于第二套人民幣,“長城幣”歸屬于第三套人民幣,雖然它們都是普通流通幣,但其價格已超過同等重量的金幣。
有的升值幅度并不遜于房市,比如1986年發行的精制套裝紀念幣,升值幅度為53190%,平均年化收益率2216%。即使1991年發行的面值為1.68元的普制流通紀念幣,目前市場價28元,增值幅度15.66%,平均年化收益率0.82%,遠遠超過活期利率。
如果家里找不到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1992年起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硬幣“牡丹”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們不僅比現行第五套人民幣的硬幣更為淡雅美觀,而且銀行收到就“只進不出”,值得收藏留念。第四套人民幣的硬幣偶爾還能在流通中見到。其中,1996年、2000年1元幣,1991年和1998年、2000年版1角幣較為少見。
專家介紹,在流通紀念幣中,有關體育題材的紀念幣品種最豐富,也最受收藏者歡迎,但其增值卻比較慢,這種現象不只在我國出現,全球錢幣收藏界亦然。
收藏之道頗有講究
流通紀念幣今天的市場價,是經過長達10多年乃至20多年才達到的,這種漫長的結果是:讓眾多收藏者在不經意間驀然發覺多了一份欣喜。因此,專家認為,流通紀念幣的收藏資金起點低,很適合大眾收藏,但平和的收藏心態很重要,別指望一年暴富,若干年后沒準會發現:當年幾元錢買進的流通紀念幣如今變成了一筆零花錢。
流通紀念幣有哪些收藏之道?
首先是真,要買真貨。購買時要檢查紀念幣的真偽,檢查包裝塑盒是否完整,檢查紀念幣的品相、證書和附件等。
其次是題材。要有獨特的紀念意義,從某個角度看,買紀念幣就是買題材,有題材就有炒作的概念,就會有莊家進場,而不具有獨特題材的紀念幣,是很難激起市場的投資熱情的。
第三是量。物以稀為貴,在流通紀念幣收藏市場上同樣如此。從目前來看,流通紀念幣的升值幅度和升值空間尤其受發行量制約。紀念幣發行量的多少,是決定其投資價值和升值潛力的首要因素。
一般來說,紀念幣的發行量與市場價格呈反比關系,即量少價高,量多價低。例:發行量僅為204萬枚的 《建行》紀念幣,目前市場價格已高達3000元,比如生肖紀念幣, 2003年發行量的一輪羊僅1000萬枚,如今1元面值的市價達200元。而在2009年牛年開始,擴容到3000萬枚,其市場價格就大不如前,目前市價僅30元。
第四是精。精制流通紀念幣的制作工藝高于普制流通紀念幣,因此觀賞性更高,收藏價值也更大。專家介紹,普制流通紀念幣和精制流通紀念幣在收藏市場上價格懸殊,相差數倍乃至10倍以上。
第五是新。新即流通紀念幣的品相,即外觀質量。品相好的紀念幣與品相差的紀念幣,市場價格相差很大。流通紀念幣事實上是越流通越跌價,因為其在流通過程中造成磨損,破壞了品相。
流通紀念幣按照材料抗氧化性不同,按由低到高順序排列為:鋼芯鍍鎳、銅合金、鎳銅合金、雙金屬,其表面一旦被氧化收藏價值將大打折扣。因此,收藏者不宜用手觸摸,把玩時應該戴上干凈柔軟的布手套,或者用集郵鑷子來夾取紀念幣。此外要用護套將紀念幣逐個裝好密封,里面放一點干燥劑。對于成盒的一般不要拆分。
此外,專家還認為,收藏者對流通紀念幣的材質也應關注,從長期收藏角度看,鎳銅合金、銅合金材質的紀念幣要優于鎳包鋼材質的紀念幣。
來源:錢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