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曾經對收藏的理念進行過專門的說明。通過這一階段對精制幣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想再談一談精制幣的收藏。
收藏必定離不開價格,價格決定這收藏的理念。價格低的東西收藏群體增長的潛力巨大,價格高的東西收藏潛力增長的就緩慢。
一、 精制幣品種的價格空間劃分
精制幣各個品種的價格跨度很大,貴的有1000元以上的,便宜的有20元左右的,等等,為此飛馬以價格給基準給目前精制幣品種進行了簡單的劃分,即:高價格、中檔價格、低價格、超低價格。
1、超高價格品種(500元以上)。精制幣的部分早期品種的價格都很高,價格都在500元以上,如西藏、希望工程、建行、新疆、建黨、植樹節等等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如亞運會(現價在700——600),還有女足、寧夏、內蒙等等,由于發行時間早,并且多數以禮品的形式,因此在市場上交易量很少,導致了價格高。這個區間的品種占到了整個精制幣品種比例的20%左右。
2、高價格品種(500元——100元)。在這個價格區間的品種不多,主要是有題材因素,或是有獨特的發行原因。如香港回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暨世界銀行年會》紀念品(430元),建國35周年(170元),賀歲羊(190元)等等。這個區間的品種比例比較少,占總量的5%。
3、中價格品種(100元——40元)。這個區間的品種數量比較多,也是目前整個精制幣版塊的主流品種,許多題材好的品種都集中在這個價格區間,多以康銀閣裝楨的品種為主。如猴(90)、雞(70)、文化遺產系列1——4組,臺灣系列的一組(60),動物系列,敦煌(80),世乒賽(85),香港回歸(70)、澳門回歸(70),等等。這個區間的比例占整個品種的35%,比例最高。
4、低價格品種(40元以下)。這個區間的品種非常多,但是相對中價格品種相比,或是有的品種題材性較差,或是有的品種制作工藝不好,其中以人物、歷史題材系列品種為主。如人物系列的毛澤東、宋慶齡、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陳云等價格都在30——20元之間,如歷史題材系列的政協、人大、憲法、新西藏、辛亥革命、建國50周年、臺灣2——3組等等,價格也都在40——20元之間。這個區間的比例占整個品種的30%,比例較高。
由此可見,按照以上價格區間分布來看,精制幣品種價格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況。即超高價格和中、低價格品種的比例高,而高價格品種的比例低,具體來看,超高價格的占20%,中、低價格的占65%。因此,價格空間的分布不合理,落差非常大。正是由于這種價格上的特性,也影響和導致了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對精制幣收藏的與眾不同。
二、精制幣收藏理念特性之分析
現在絕大多數的市場經營者和投資者對精制幣的收藏理念仍然局限在普制幣的收藏理念當中,仍然按照普制幣的思維方式來研究精制幣的收藏,即精制幣的收藏理念幣然貫穿著普制幣的收藏理念,與普制幣的收藏一樣。而沒有發現精制幣其與普制幣的不同,其獨特的收藏特性。
絕大多數的普制幣的收藏主要是以大全套的收藏理念為主,對題材好的品種以整卷、整盒投資為主。原因主要是,普制幣大全套的價格不高,總共也不過是2700元左右,而且每年的發行品種也不多,3——5個左右,品種的單價也不高在15——4元之間,每年僅需要40元左右就可以了,因此,投資大全套的興趣很高,同時由于價格不高,大全套容易變現,能夠被廣大的收藏者所接受,具有普遍性。
而精制幣就不同了,由于部分早期的精制幣品種的價格很高,現在價格超過1000元以上品種有7、8個,幾百元的也有3、4個,其他品種的價格也都在20元以上,因此,收藏大全套的成本和價格遠遠高于普制幣的價格,要在1萬元以上,就影響了收藏大全套的群體。并且早期的品種在市場上非常少見,部分早期品種還有不同裝楨的形式,收藏的難度也很大,也導致了精制幣收藏大全套可行性不強,多數的愛好者正是這2個原因逐漸放棄了對精制幣的收藏,因為收藏不全就不收藏了,這種理念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客觀和全面的。
目前收藏精制幣的群體,追求全套的人數也不是很多,而多以對某一題材收藏、某一系列收藏或是年代收藏為主,并且這種的理念不斷增強,也逐漸被廣大的收藏者能夠接受,所以精制幣的收藏就出現了特有的收藏現象,也就導致和影響的部分題材品種的供求關系,對價格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賀歲系列題材的品種,基本上由低價格區間,上漲到了高價格區間(羊)和中價格區間(猴、雞),而且勢頭仍然很強。又如敦煌幣、文化遺產一組等等。
如果廣大的經營者明白了這個收藏特性,對精制幣的收藏感興趣的愛好者接受了這種不同于普制幣收藏的理念,就會加入到收藏精制幣的隊伍中來,就會喜愛精制幣的收藏。
作者:jd001,寫于2006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