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板”光緒銅元的成因

        收藏快報 18-04-04 16:30:03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安徽滁州 張蔭曾

          中國機制銅幣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在市場流通中與銀元掛鉤,形態又與銀元一致,加之重量大小適中,所以很快便為國人所接受,廣泛流通開來。而隨著全國各地紛起建廠設局,鑄造銅元總額由光緒三十年(1904)的17萬枚增至75億枚。一時泥沙齊下魚龍混雜,部分鑄錢局因設備差、銅質差,所造銅元式樣和成色很差,出現許多劣質銅元。如圖這枚湖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元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該銅元直徑28.5毫米,正面紋飾:外圈“湖北省造·當十”,內圈“光緒元寶”,中心為七星花;背面則為龍紋。這是當時湖北省造于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02-1905)間,鑄量最大的一種銅元,而且當時有好幾家造幣廠制造,所以版別很多。

          這枚銅幣最奇特之處在于,它是枚“夾板”幣,即一分為二的劣質幣。形成這一不尋,F象,從茬口上檢查,絕無人工鋸鑿之嫌,而是“天然”造就。這種情況,在歷朝歷代金屬硬幣中并不多見。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幾種可能:一是湖北官鑄局所用鑄幣銅材,在壓鑄為板材時,無意中夾入了氣體或雜質形成隔離層;二是銅材在鑄銅幣前有少許裂隙,鑄幣后未認真檢驗,這種藕斷絲連的錢幣,在百年流通中受雨水、汗水、空氣等慢慢侵蝕,裂縫越開越大,最后“一分為二”;三是也可能為別有用心之人,以獲利為目的有意為之,但從此銅幣裂后所留茬口觀察包漿,銹色自然,且此錢出自窖藏,很可能是銅材原本就有裂隙所致。

        來源:收藏快報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