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清 陳孔壇
這是一枚徐世昌像“仁壽同登”紀念銀幣(見圖)。此幣俗稱“仁壽幣”。成色和重量同流通幣,于1921年9月,天津造幣總廠鑄造。正面為徐世昌半身九分正臉及胸像,懸大勛章,露頂,素面無文。背面鑄有中南海懷仁堂外景圖案。中居仁堂一角,階上立四人,階下大樹一株,樹下“仁壽同登”四字,上“中華民國十年九月”八字,左右隔二花朵,下為“紀念幣”三字,面背邊皆聯珠紋等,制作精美,頗受藏家喜愛。
徐世昌,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總統,字卜五,號菊人,又號濤齋,直隸天津(今河北)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后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97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成為袁的重要謀士,此后累獲擢升。1907年東北改設行省,徐被任命為東三省總督,曾多所舉措,冀能鞏固清政府在東北地區的統治。1911年5月,清廷設皇族內閣,徐任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徐力主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同年11月袁組織責任內閣,徐改任軍諮大臣、加太保銜。
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力辭太保,觀望時局變化。1914年5月袁世凱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次年袁公開推行帝制,徐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輝縣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徐為國務卿。徐在公私兩方面為袁盡力。因要求討袁護國軍停戰議和遭到拒絕,徐任職僅一月力薦段祺瑞繼任。徐以北洋元老資格應邀抵京,先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權力斗爭,后又調解直系首領馮國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他標榜“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2月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但無結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以緩和全國輿論的反對。為了阻止新文化運動的高漲,徐極力鼓吹“尊孔讀經”以為抵制。在北洋軍閥各派系的斗爭中,徐世昌慣以元老身份和居間調和者的角色因勢操縱。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錕、吳佩孚逼徐去職。徐被迫回天津,此后寓居天津至死。晚年,借助僚友門客編撰書籍20余種。
“你方唱罷我登臺”,輪換執政,是北洋政府時期官場的真實寫照。先是晚清封疆大吏后任民國總統者,只有袁世凱、徐世昌兩人。袁為竊國大盜,臭名昭著,而徐世昌卻鮮為人知。徐世昌出身翰林,博學多才,文章詩詞書畫皆精,傳統文化造諧很深,有“總統詩人”之美稱。他為人圓滑,為官老到,性格低調不張揚,以致在當時民國人物如黎元洪、袁世凱、唐繼堯、曹錕、段祺瑞、張作霖、陸榮廷、倪嗣沖等紀念幣章鑄行成風之時,卻未行跟風鑄幣之事。
關于徐世昌像“仁壽同登”紀念幣鑄行,據查資料顯示:此幣已非紀念國事,紀念徐世昌私人而又失時效。蓋徐繼大總統位已數年,未有鑄幣紀念事。自九年,勾結曹錕,戰敗段祺瑞靖國軍,滿志躊躇,以為自此可政權獨攬矣。有獻媚者,遂補鑄此紀念,去繼位期已遠,又不便言紀念此,遂有此不倫不類之壽域同登文。這枚幣有華麗的傳世五彩包漿,鏡面精鑄,工藝精湛,壓印深峻清晰,有高浮雕之感。
紀念幣、章是收藏偏項,市場上見到的紀念幣章大多因制作量大、做工不精和題材不突出而價格不高,從幾元、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但是由于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諸多因素,也造就了一些稀缺品種,一直是藏家追逐熱點,也吸引了大批普通收藏愛好者的眼球,F而今,徐世昌仁壽同登紀念幣是錢幣拍場的?。如有一版無“紀念幣”字樣者銀幣,屬珍罕品,即使在拍賣會也難得一見。然而在收藏界越是珍稀品種仿品越多。徐世昌無字版的稀缺性導致市場上屢見仿品,要多看實物展覽多細心研究才能慧眼識寶,以防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