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泉軒
近代機制幣是古代鑄幣的發展和嬗變,又是現代紀念幣產生的楷模。中華民國銀元出世已經超過百年,而正式廢止業已到了半個世紀。沉淀中的民國銀元珍品也是林林總總,成為錢幣收藏愛好者研析民國歷史的標本,體味近代人文的象征。
其中,民國十二年(1923)以后,曾任孫中山英文秘書的宋子文,兩次擔任(廣東、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行長期間,設計、試制、發行的,載有孫中山先生各種肖像的中華民國銀元,尤其光鮮亮麗,總是使人愛不釋手,玩味無窮。例如,民國十八年中山正像地球幣、民國十八年中山正像三帆船試制幣、民國十五年中上正像稲禾壹圓幣、民國十七年甘肅省發行的中山正像背國民黨徽壹圓幣、民國十九年春中央造幣總廠竣工紀念幣、民國二十一年中山側像金本位壹圓幣等,因發行和存世的珍、罕、稀、少,而使錢幣收藏愛好者倍加關注。
賞析這些中華民國珍稀銀幣,不免浮想聯翩,感慨頓悟。革命、發展和民族大團結的歷史內涵熒熒再現。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站在時代前列,“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希望推動中華民族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外國列強侵略,推動中國跟上世界發展進步的步伐、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檀香山創立了同盟會,距今正好110周年。而中國國民黨的前身中華革命黨也已創黨100周年,孫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國民黨秉持“三民主義”,在領導中國人民翻地反封建的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經過組織領導辛亥革命,終于推翻了帝制,結束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真可謂彪炳史冊,功勛卓著。后來,孫中山由于不掌握軍隊,為了顧全大局,鞏固得來不易的反封建斗爭成果,而把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了袁世凱。到了1915年,正是一百年前,袁世凱圖謀拉歷史倒車,上演了中華帝國的歷史鬧劇,把1916年改為洪憲元年。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又領導國民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反袁斗爭,奪回了民主共和革命果實。所以,國民黨和后來的共產黨都尊稱孫中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到了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丟掉了政權,蔣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齡逃到了臺灣,而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副主席。歷史風云變幻,一百年后的今天,海峽兩岸人民隔海相望,雖然實行了“三通”,極大地增強了經貿往來,但是,政治談判止步不前。就連兩岸協商對話的基礎[九二共識],都被臺灣頑固的臺獨分子所漠視。最近,臺灣進行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嚴重挫敗,致使部分大陸民眾對臺灣如何回歸祖國,怎樣實現祖國統一的問題又陷入了深切的思考。
竊以為,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為華夏的崛起和騰飛前赴后繼,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和犧牲。今天的人們不能再因黨派和主義之爭而置民族大義與不顧,不能因任何地方和局部利益而延續兩岸分裂的局面。只要臺灣方面堅持承認《國統綱領》,承認孫中山還是中華民國的國父,那就應當承認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選擇和追求,那就應當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只是暫時的歷史現象,就應當繼承國父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宏圖大略,以及“三民主義”和關于“聯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的遺愿,從而經過“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形式,回到祖國大家庭的懷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臺灣人民對這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難道真的那么難以接受嗎?國民黨只要找回創黨精神,帶領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國家統一還是大有希望的。而民進黨為了一黨私利,難道會永遠把自身自覺于大中國之外嗎?